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退秦师.docxVIP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退秦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10讲烛之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2. 烛之武形象的分析。3. 烛之武如何退秦师。4. 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1、《左传》其书及写作背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2、史书体例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⑤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⑥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第一层: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第二层:阐明利害,动摇秦军(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层: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层:以史为例,挑拨秦君(君之所知也)第五层: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 (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⑤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⑤再,重复。(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①准许 ??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