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当下启示.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当下启示

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当下启示 学号:200931010111 姓名:靳小宝 班级:09级英语六班 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当下启示 引言 主题 结论 评价 引言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语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外语人才,但从培养理念到培养实践仍存尚待破解的难题。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主要包括基于什么教育思想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三个方面,简言之,即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初始阶段,早期外语教育者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富有实效的人才培养之路,大批毕业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栋梁之才。本文将围绕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三个问题,分析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揭示其对当下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 教育思想 1.晚清的“中体西用”思想 第一, “中体西用”的思想初现于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后经郭嵩焘、孙家鼐等人的进一步拓展,最终由张之洞系统化。 第二,张之洞指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又提出“新旧兼学”,认为“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2.晚清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启示 第一,广大外语学习者需通晓中华传统文化,需洞悉中华现代文明,从而满足“走出去”的战略发展需要。 第二,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今天,中国仍需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吸收人类共同文化遗产,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培养目标 晚清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晚清新式学堂主要包括外国语文学校、军事学堂和科学技术学堂,外语是掌握西学的基础,因而在各类新式学堂中普遍受到重视。 晚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无论是要培养应用类复合型人才,还是研究类复合型人才,抑或“应用类通用人才,都应立足于国情、地情、校情及所复合专业的特点进行具析,对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一体设计不同学校之间不搞照抄照搬,专业之间不搞硬嫁接,突出培养特色,重视培养质量。 教学模式 1.晚清的翻译教学实践及其启示 2.晚清的人文教育及其启示 评价 第一,研究报告中选择的文献与本研究的紧密度 结合紧密,而且文献选择的也很有质量,新旧结合,参考了不同语种的资料,很有研究价值。 第二,作者的措辞很严谨,条理清晰,结构合 理,研究的范围很明确。 第三,作者在文中一直紧密的联系现代社会,没有脱离实际,对现代外语教学有启示。 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当下启示 选自: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bimonthly) 2011年3月第43卷第2期 * * 主体 教育思想 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 教育思想 培养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的特色:以“中体 西用”为教育指导思想,以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翻译 实践主导,兼顾人文教育”为教学模式。这些特色为当前外语人 才的培养提供了以下启示:一是大力培养国学基础扎实、实践 能力强的高端外语人才,满足中外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 需要;二是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利用学校办学优势,明 确培养目标,突出培养特色;三是系统设计翻译技能培养方案, 同时创新专业知识课程,打通学科边界,改善学习者的人文知 识结构,彰显外语教育的人文属性。 结论 第一,总结的太少,避开了有些重要的问题,而且没有重点指出对现代外语教学的启示。 第二,文章对部分名词解释不清楚,比如作者在说到“古文渊鉴”时没有进行注解。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