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运动疗法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运动疗法1

分级手法 4)外展向头侧滑动: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双手分别握住肱骨头的内外侧,进行治疗时,内侧手先将肱骨头轻轻向外牵拉,将其分离,同时另外一手将肱骨头向头测方向上下滑动(如图1-33所示)。 (5)侧方分离运动:治疗师位于患者患侧,一手握住患者腋窝下方,另外一手托住患者肘部上端,进行治疗时,治疗师将内侧手向外方推肱骨头,然后放松 (2)肌肉收缩的形式: 1)等长收缩训练: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亦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等长收缩是增强肌力的有效方法。 2)等张收缩训练: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距离缩短,称为向心性收缩。 (3)训练时负荷量的增加形式 1)增强肌力为目的时:加重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稍增加重复次数。 2)增强耐力为目的时:负荷量相对较少;重复次数较多。 3)重锤抗阻力主动运动:用重锤作为阻力进行主动训练。 4)弹簧抗阻力主动运动:用弹簧作为阻力进行训练(如图1-40所示)。 5)摩擦力抗阻力主动运动:摩擦力不好控制,此方法不常用。 6)水中抗阻力主动运动:对抗浮力,向下运动。 方法: (1)徒手等长运动:患侧肢体不承担任何负荷而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2)肌肉固定练习: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任何关节的运动,如股四头肌在伸展位石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3)利用器具:可利用墙壁、地板、肋木和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肢体肌肉等长收缩 平衡训练的顺序 (1)系统地有顺序进行: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 (2)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身体重心由低→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训练方法 保持坐位的平衡训练 早期的偏瘫患者,若去掉靠背,因不能保持躯干的直立位而倒下去。对截瘫患者,可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高度,有时因躯干肌瘫痪而不能保持躯干直立位,因此要进行保持坐位平衡的训练。 (1)长坐位的平衡训练:大部分患者,根据自身残疾情况,能够选择最舒适的坐姿,临床中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按下述训练顺序进行坐位平衡训练。 (2)端坐位的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椅坐位平衡训练。患者是否能保持坐位平衡,是将来能否步行的判断标准。当从前后左右推动患者时。患者也能维持体位,则可认为患者已经完成了保持平衡的动作。(图1 ) 偏瘫患者可做一些躯干左右侧屈运动、躯干前屈运动和左右旋转运动的练习,并不断强化动态平衡(图2)。 在能控制静止姿势的情况下,进行身体前后的移动动作。当能较好地控制体位后,让患者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抬起(图1-50),保持姿势稳定。 当患者单膝静态平衡稳定后,可进行单膝的动态平衡训练(图1-53),如让患者把一侧下肢抬起的动作;再从单膝立位进展到立位(图1-54)。 五、身体移动训练 1、翻身训练:患者可以利用残存肢体的能力带动瘫痪肢体,在辅助下或独立地进行翻身。 2、坐起训练: 1)截瘫患者的坐起(如图1-71所示) 2)偏瘫患者的坐起(如图1-72所示) 3)牵开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位关节和椎体的滑脱及曲度异常。 (4)使椎动脉伸展,变通畅。 (5)放松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减少颈椎压力。 (6)固定、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和整复。 (7)使病人逐渐养成正确的坐姿和颈姿,促使功能恢复,防止复发。 (3)牵引时间:实验显示牵引30min和60min对颈椎间距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故一般牵引20~30min。 (4)牵引频度及疗程:一般牵引每日只做1次,短时间牵引可每日上、下午各做1次。牵引疗程一般为15~20次。 又如,偏瘫患者手指屈肌占优势而出现手指屈曲痉挛,治疗时必须首先抑制痉挛;也就是说,当存在痉挛时,先抑制痉挛,后促进拮抗肌的收缩,最后促进反射和姿势。 (7)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如:婴儿先学习爬、滚,最后才学习站立和行走。在此学习过程中,婴儿也学会了在不同的动作模式中和不同的姿势下使用四肢。协调运动和动作的方向的发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发展顺序的观念。 (10)借助促进技术加强目的性的活动:借助PNF技术可加快日常生活动作的学习,因此,PNF技术强调与功能活动相关的动作和模式的训练。例如,对平衡失调的患者,通过挤压肩关节和骨盆,提高稳定,以便能完成站立洗漱的动作。 6)口令交流(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治疗师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口令,可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的质量。当要求最大运动反应时,可给予高声命令;鼓励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