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件人ZY [zhouy@fudaneducn
PAGE PAGE 2发件人:ZY [ HYPERLINK mailto:zhou-yi@ zhou-yi@]日期:2011/6/23 23:55收件人:(此处收件人的email名单从略)抄送:(此处收件人的email名单从略)主题:我爱北京天安门老师、朋友们:我的一篇散文,《我爱北京天安门》,请见附件。请批评。?周翼,2011年6月23日,上海我爱北京天安门周 翼?? 周翼,1964年12月出生,email: HYPERLINK mailto:zhouyi-yi@ zhou-yi@; HYPERLINK mailto:yizhou@ yizhou@。1“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1972年,那个“头朝地,脚朝天,颠倒黑白拍影片,妄想把人骗。我们红小兵,不上他的当,……”的、某些电影史学家认为其世界观带有后宗教的马克思主义及存在主义色彩的、意大利电影导演及编剧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Michelangelo Antonioni)在他导演的电影《中国 Chung Kuo Cina》的片头采用了这首童声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分为三集的电影纪录片,当时一上映就轰动了全世界。歌声就是时代,安东尼奥尼选择这首歌作为片头曲,显然抓住了当时中国的时代特征。这是一首当时刚刚唱遍中国大地的“红歌”。那一年春季,我正好开始上小学(没错,是春季,而不是秋季,当时据说那是林彪设计的学制)。当然,一上小学,我也兴高采烈地加入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童声合唱。没有想到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一名叫“金果临”的年仅13岁的上海小学五年级学生,而曲作者是一名叫“金月苓”的年仅19岁的上海第六玻璃厂女工。他们之间是姐弟关系,有趣的是,他们之间既是堂姐弟,又是表姐弟。他们在作词、作曲时,都不曾到过北京天安门。也就是说,他们是凭电影中的天安门场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后创作这首歌曲的。1969年,13岁的金果临创作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诗词。1970年,19岁的金月苓在当年出版的第三期《红小兵》上读到了这首诗词,在完成谱曲之前,她和金果临并没有过有关这首歌曲的任何交流。 “ “《我爱北京天安门》词曲作者鲜为人知的往事”,人民网,2010年8月10日,来源:《北京晚报》, HYPERLINK /GB/198221/198305/198865html /GB/198221/198305/198865html (accessed June 19, 2011)。说到《红小兵》,那属于我美好的童年记忆的一部分。那是一份在上海出版的儿童类杂志,每月两期,它的纸张比普通连环画大一些、比浙江的《工农兵画报》小一些。 从1978年6月1日起,即从1978年第11期(总第250期)起,《红小兵》改名为《好儿童》。 每当拿到从上海邮寄来的《红小兵》,一股油墨的芳香就扑鼻而来。其中,封三的漫画连载“海虹姐姐”是我迫不及待优先阅读的内容之一。海虹姐姐(不是芙蓉姐姐),是一名普通的红小兵。《红小兵》每期刊登一件她做的“好人好事”,要不刊登一次她与“坏人坏事”作的斗争。在我的心目中,海虹姐姐是活泼的、可爱的、素雅的。我想不明白的是:如今人们在上海经常能看到的那些穿着睡衣睡裤、拖着拖鞋、精神高度放松、操着标准的上海话、大摇大摆地走在大街小巷的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们,难道她们就是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素雅的“海虹姐姐”吗?或者,难道她们就是1985年8月上旬当杭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停靠在上海站时, 从1978年6月1日起,即从1978年第11期(总第250期)起,《红小兵》改名为《好儿童》。在《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曲发表的最初三年,经过了几次修改。1972年,才正式定稿,再也没有做过任何改动。1972年四、五月间,这首歌突然在全国大规模传唱开来。 “《我爱北京天安门》词曲作者鲜为人知的往事”,人民网,2010年8月10日,来源:《北京晚报》, HYPERLINK /GB/198221/198305/198865html /GB/198221/198305/198865html (accessed June 19, 2011)。其实,在当时,“天安门”给我的感觉,并没有像《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曲调那样轻松、自由。确切地说,我对天安门的感觉,不叫“爱”,那叫“敬畏”。那种“敬畏”在我5、6岁或更小的时候看露天电影时,就已慢慢地形成了。那露天电影的银幕高高地挂在空中,我对它须仰视才见。毛主席、林副主席、周总理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林副主席开始讲话。林副主席那慢条斯理、拖长了的声调在空中回荡。那声音不是从高高在上的银幕上传下来的,也不是从高高在上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