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民族时空认识在并列结构语序中隐喻化表现.docVIP

汉民族时空认识在并列结构语序中隐喻化表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民族时空认识在并列结构语序中隐喻化表现

汉民族时空认识在并列结构语序中隐喻化表现   【摘 要】汉民族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映射到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的语序中,本文从两个方面: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范围顺序探讨的其对并列结构语序的影响。   【关键词】并列结构;语序      典型的并列结构指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对的词、短语,或具有词、短语功能的其他成分平等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更大的结构。语言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客观事物本身,事物的运动,事物和运动的性质、状态,往往有主次、轻重、先后、程度上的差别,而人对事物的观察、认识,也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这些客观事物的状况,反映到汉语的并列结构中来,直接影响其词语的安排次序,自然地形成了规律。本文探讨了汉民族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识对并列结构语序产生的影响。   一、时间先后原则   James H-Y.Tai(戴浩一)在他那篇论述汉语广泛使用时间顺序的重要文章《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1985)中对时间顺序原则(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的表述为:“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述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1]   Haiman(1980、1983)曾指出,临摹性(iconicity)在人类语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意义是:语言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在他的理论中,时间顺序原则是出于临摹性的最好的例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语言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时间结构。由于汉语没有复杂的形势变化,其语法的基本手段更多的是参照某些具体的概念原则,而非句法和形态范畴上的语法规则,因此,汉语比其他语言更一贯的使用临摹性这一手法。时间顺序原则是最自然的原则,也是最具能产性的原则。   (1)农行将立足……“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示范、推广三结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人民日报》)   (2)《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第二集,介绍了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的事迹,是一本通俗的人物合传。(《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传》第二集《编者的话》)   (3)汽车轻快地奔驰着,驶过甘泉,驶过崂山,驶进延安。(刘白羽《红玛瑙》)   (4)2000年,河南、广东、湖北、江苏、内蒙古、陕西等人民政府先后发布文件,大力加强续志工作……(《中州学刊》)   (5)分布在(鄂州)市区的人文景观,有国家和省市级保护点95处,其中三国时期景点最为突出。传说中的有三台:……;八景:……;十迹:一古楼、二宝塔、三眼桥、四眼井、五(邬)字巷、六大房、七仙童、八卦石、九曲亭、十字街等等。(《人民日报海外版》)   以上五个例子分别是廖文中时间先后原则的五个次原则:事件发生的先后,参与事件的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到达地点的先后,约定俗成的序列或顺序的例证。   二、空间范围原则   戴浩一(1985)在同一篇文章中对空间范围原则的规定是“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处在句法单位Y所表示的观念的时间范围之内,那么词序是YX”。[1]   H?Clark(1973)、Miller Johnson-Laird(1976)指出,人类中心论和拟人论在人类对空间的感知和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类因自身的生理构造而用特殊的、一贯的方法来感知客体、人、空间、时间和它们的相互关系。Johnson(1987)指出,我们经常体验自己的身体既是容器,又被容器包围,基于这种认知心理,人类形成对空间观的基本经验:我们就是“整体”,具有能加操纵的身体各部分。反映在汉语中就是通过整体―部分的图示来谈论空间关系。因此,表示空间的几个并列成分常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排列。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戴浩一文中提到的“台湾,台北,罗斯福路三段,九十九号”。再例如:   (1)[国家]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宪法》)   (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区。(《宪法》)   (3)对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具体情况,不愿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仅仅根据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吗?(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例(1)中,“个人”是“组织”的一个小单元,两个并列成分按整体到部分排列。例(2)中,三个并列成分表示的行政级别层层套叠,“自治州”是“自治区”的一部分,“自治县”又是“自治州”的一部分,相对来说也是由整体到部分。例(3),“国”包括“省”,“省”包括“县”,“县”又包括“区”,与例(2)道理相同。   许多语言中,表示空间和时间的词语有大量重合,据此,Clark(1973)、 Lyons(1977)提出空间方位说,认为空间表达比任何非空间的表达都更为基本。时间表达常以空间表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