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洛阳与许昌千年之缘
洛阳与许昌千年之缘 李俊瑶,河南杂文学会理事,原任《许昌晨报》副总编,现任许昌市纪委处级干部、许昌市杂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杂文随笔集《红茶坊》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我有一个同事,安徽人,姓曹。在不少“外事活动”中,我常常这样介绍他:此人不凡啊,生于安徽,建功许昌,又姓曹……于是众人刮目,继而莞尔:这不是在介绍曹操吗? 是的,曹操是“生于安徽,建功许昌”最成功的名人,他是“三国”的符号,更是许昌的。许昌就是因为他的封号而又称“魏都”的。 但是,说起魏都,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城市:洛阳。 三足鼎立时,魏、蜀、吴的“魏”,虽然源于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而曹操又成就霸业于许昌,使许昌成为名正言顺的魏都,但是,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当年十月在许昌“受禅台”受禅登基不久,就迁都洛阳,于是,魏又以洛阳为京师。 所以,作为一个许昌人,想写写洛阳的冲动,曾经源于曹操。因典故太多,史料太丰,不知从何处说起,就没有真正展卷。 今天之所以动笔,还是因为人的因素,不是一个,是一群。 谁呢?以《大河报》创始人、首任总编辑王继兴为会长的河南省杂文学会的作家们。 省杂文学会卧虎藏龙。2013年深秋,这群“龙虎之师”齐聚洛阳,以采风的形式召开年会,我也有幸被邀请前往。和诸位大家们边看、边说、边品洛阳之后,那些快要熄灭的创作念头,又重新复燃。于是,我用自己的浅薄理解,把难以察觉的两个城市之缘,给大家捋一捋。 最早为两个城市牵线结缘的,应该是曹操。曹操在许昌成就霸业,却于洛阳永辞人间。也就是说,曹操生于安徽,建功许昌,又卒于洛阳,这就是他的人生轨迹。 这不禁让人觉得蹊跷,曹操在最后的日子,怎么会离开许昌“落脚”洛阳呢? 说来话长。曹操祖籍虽然是安徽亳州,却跟随父亲曹嵩在东汉之都洛阳长大。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大太监,在宫中30多年,历事四帝,封费亭侯;曹嵩官至太尉,成为“三公”级别的最高官员。这种出身对曹操的仕途自然有利。20岁的时候,曹操便出任洛阳北部尉,相当于洛阳北区(今金村一带)公安分局局长。此后,曹操辗转各地任职,并在镇压黄巾军过程中多次升迁,36岁时已是中高级将领。后来,曹操“散家财,合义兵”,旗下聚集了不少天下英雄,渐成气候。 然而,使他终成大气候的地方,却是许昌。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昌,从此,开始了他“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政治、经济两大战略。之后,他广纳天下贤士,凭着独特的政治优势,还有他自身的运筹帷幄,先后打败袁绍、刘表等多路豪强,“招安”了黄巾军、黑山军余部,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于是,曹魏的地盘上,许昌成了当时的都城,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当时的洛阳,早在公元190年,就被董卓为了移师长安、阻挡追兵、坚壁清野,放了一把大火,“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廷,尽为焦土。”“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其惨烈程度不亚于汶川八级地震。曹操提起此事,也感伤不已:“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于是,曾经巍峨宫城、繁华街市、富商云集、蔚然王气200年的东汉之都洛阳,成了满目疮痍、人烟稀少、只有几只乌鸦在哀鸣的焦土、废墟! 那么,名义上“一人之下”、实际上“万人之上”的曹操,晚年不在许昌继续霸业,跑到一个废墟干什么? 史书上给出了答案:公元219年,65岁的曹操从许昌来到荒废已久的洛阳,此时的他步履蹒跚,垂垂老矣。然而他精神尚好、心中有“局”、且雷厉风行!下令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重建北部尉廨,兴修建始殿。更为重要的是,内城的整体设计,具有划时代意义:大胆采取了中轴线形式,从宫门到第一、第二道城门,都在一条中轴线上。这在中国城建史上,绝对称得上里程碑。因为曹魏之前,中国城市建设从来没有中轴线概念。显然,具有大智慧的曹操,是在用最后一点气力,做一件大事:复兴洛阳! 这是暮年的曹操,要对自己仕途的起点作一番纪念吗?绝非这么简单。 那么,他为什么要复兴洛阳?答案是,发扬光大他的霸业! 深谋远虑,是政治家必备的“基因”。身在许都的曹操,早就透析了天下大势:在许昌,虽然自己说一不二、俨然皇帝,但是,有汉献帝在,自己始终不能称帝,怕惹天下众怒。即使后来有孙权等人或真或假的拥戴,也要婉言谢绝。但曹操知道,他的基业最终要由其后代继承,而洛阳,恰恰是其后代称帝的最好地点。 果然,一年之后的公元220年10月,一代“巨星”曹操在洛阳陨落,继位的魏文帝曹丕在许昌受禅登基不久,就迁都洛阳。其中暗藏的“玄机”不难猜测―― 首先,洛阳曾是东汉的首都,曹丕迁都于此自然表明,他才是重新统一天下的皇帝。其次,曹操终老之前,用尽最后一点气力复兴了洛阳,这是对魏国版图的深远布局,更是在为一个新王朝奠基。再次,经曹操这一重建,洛阳再度繁荣,适合当首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