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儒学困境与玄学兴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魏之际儒学困境与玄学兴起

汉魏之际儒学困境与玄学兴起   【摘 要】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形势下,以孝悌仁义治天下的儒家学说,再也无人理睬。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一时身价倍增,深受士人青睐,被视为是新形势下的精神依托。士人们在将老庄哲学奉为圭臬的同时,也对易学发生了浓厚兴趣。这么发展下去,到了曹魏正始年间,便形成一门新的哲学――玄学。   【关键词】汉魏;儒学;玄学   东汉王朝创建者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以后,儒家学说内部面临着严峻的局势,以桓谭、班固、王充、张衡、马融、郑玄等人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家们,相继起来攻击今文经学家鼓吹的天人感应、谶纬符命的奇谈怪论,揭露迷信神鬼的危害。特别是《论衡》一书作者王充,特立《变虚》、《疑虚》、《感虚》、《福虚》、《祸虚》、《龙虚》等篇,把阴阳五行之说,驳得体无完肤。又立《刺孟》、《非韩》、《问孔》诸篇,对时人毫无原则的泥古崇圣的观念进行抨击。再如《论死》、《订鬼》诸篇,则是对迷信鬼神的无情揭露。王充等人的唯物思想和战斗精神,固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去动摇今文经学,但对有识之士说来,却进一步看清它的丑恶和虚伪性。   东汉王朝后期,政治更趋腐败,特别是在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统治期间(公元147―189年),朝廷大权完全由宦官集团把持。宦官张让、赵忠、侯览等人,为了打击外戚、官僚、名士,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捕杀了李膺、范滂、陈蕃等一百多名“党人”,株连所及,又有一千多名太学生遭到迫害,永远不准他们出来做官。“党锢之祸”的结果,不仅封住了士人的口,而且也伤透了士人的心,作为士人借以立身扬名的儒学,其地位越来越低落了。   然而,儒学的跌落命运还没有到头,它继续往下滑坡。中平元年(184)爆发的全国性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彻底暴露了儒学的无能和虚弱,因为黄巾起义要的是推翻被称为“苍天”的东汉王朝,建立起一个“黄天”即穷人当家作主的天下。黄巾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但东汉王朝已经成了名存实亡的空架子,继之而来的是群雄割据、天下纷争的紊乱局面。作为官方政治哲学的儒学,已很少有人再去问津。   一、汉末儒学的衰落   在汉献帝刘协继位期间(公元189―220年),整个天下全乱了,先是董卓专断朝廷,劫持献帝西徙长安。随后袁绍、袁术、曹操、公孙瓒、孙坚、刘表、陶谦、公孙度等人拥兵自重,相互攻战,使中原北国到处是“千里无鸡鸣、白骨蔽平原”①的惨象。接下来的是,经过赤壁之战 (208)初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态势。   在这20多年混战的日子里,儒家学说完全丧失了诱惑力,贼臣董卓和妄自称帝的袁术自不必说,就是以一统天下为己任的曹操,也根本不把儒学放在眼里。在曹操的心目中,真正的人才不是那些“尚德行”②的“廉士”,而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进取之士,这在曹操的四次《求贤令》中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来。曹操认为,伊挚是奴隶,傅说是泥瓦匠,吕尚是渭水之滨的钓叟,苏秦曾经不守信用,韩信有胯下之耻,陈平有盗嫂受金的骂名,吴起则母死不归和杀妻求将,这些人虽然或出身低微,或有见笑之行,或是不仁不孝,但正因为有了他们,才能安邦定国,临敌力战,成就王业,声著千载。换句话说,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形势下,以孝悌仁义治天下的儒家学说,再也无人理睬。   从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角度去看,士人们由于解脱了精神枷锁,不再受独尊儒术的羁绊,就带来思想上的解放,以及学术自由的风气。过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之学,如今又摆到了桌面上来,让人们去审视、研究、品评、挑选。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一时身价倍增,深受士人青睐,被视为是新形势下的精神依托。于是,老庄哲学复活了。   二、老庄哲学的主要思想   老庄哲学的创始人是老子,曾著《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一书,创立起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这就是“道家”一词的来由。   《老子》该书文字不多,思想内容却相当丰富。而言之,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学术思想以“道”为特色,主张“道”为“万物之奥(主)”③,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构生、变化和本原。它的本身,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视之不见”和“听之不闻”的。换句话说,这个主宰宇宙的“道”,实际上是看不见、摸不着,没形状、没声响的“无”。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种认为世界本原为“无”的学说,哲学体系上是属于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其二,政治态度上主张“无为而治”,对当朝统治者深表不满,指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④又反对战争兼并,诅咒“兵者不祥之器”。   其三,历史观上持后退论,认为“利器”“伎巧”即科学文明是世间争乱的根源,主张“绝圣弃智”,要求回复到“结绳而用之”、“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中去。   其四,方法论上具有朴素辩证法,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处于相互对立和不断转化的状态之中,提出“天地尚不能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