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地域差别对文学创作影响
浅论地域差别对文学创作影响 摘 要:地域差别与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有关又无关。地域有差别是绝对的,但是,有差别的地域的基本特征也是绝对的。所以,地域的差别对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无本质上的影响。能否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关键在于克服浮躁情绪,在于作者肯下工夫、展示艺术才能。 关键词:地域差别 克服浮躁 工夫 艺术才能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93-02 作者简介:刘子潇(1994―),山西临汾人,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传媒、现当代文学。 地域山川、历史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深浅程度不一,但这不该是某个区域多年冒不出优秀文学作品的托词和理由。难道说生活在边远地区,远离中心都市的文学追求者骨子里就缺乏文学大家的基因吗? 地区之差,先天不足,心理实际如同始初的关东、西北大地一样虽广阔却是一片空白的历史分析,虽然入情入理,但是,令我们世代为之骄傲的文学丰碑《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老家”却被考证在东北的辽阳或铁岭。辽阳和铁岭两地均属辽河流域,辽河与黄河、长江相距千里之遥,所以,地域之别不该是无法冒出文学大师和大作的托词和理由。也许,你无法写出渭河两岸的变迁和陇西大地的风情,但可以描绘辽河夏日的白帆和冬日的风雪,可以称颂黄土高坡和大西北的草原、沙漠。 “任何一个卓有成就的作家,必定都热爱自己的故乡……对于这些作家来说,故乡的影响是毕生不忘的,即令他日后远走他乡,描写着别的人物和事件,故乡的恩泽也会魂牵梦绕般地陪伴着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着他的头脑和笔墨。而对有些作家,故乡简直还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创作的触媒,只有在故乡的土地上,他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1] (P. 5)因此,“有人说作家的本钱是他的童年。我们也可以换一个方式说,作家的本钱是他的故乡,因为童年和故乡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1] (P. 7)因此说,童年对一个作家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童年住在哪个地方,可能永远写那个地方的人、事、物、景。这些,都是资深作家多年创作生涯中的深刻体会。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即使你后来浪迹天涯,你写的作品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故乡的风土人情味儿。所以,“文学的‘先进’不是因为描写了‘先进’的生活,而是对特定历史进程中的一类活动作了准确而深刻的描绘。发达国家未必有发达的文学,而落后国家的文学未必就落后。”[2] (P.286)换言之,地域有差别是绝对的。但是,有差别的地域的基本特征也是绝对的,从这一点看,地域的差别在文学创作中也就消失了。所以,彼此间差的不是地域,缺的也不是供游人欣赏的古楼风火。深得其中三味的,主要是那种“自己头由自己摇”的精神,那种“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追求的意志和毅力。 陈忠实为了写《白鹿原》,举家远离繁华的都市,告别一边工作一边又要提防的环境,来到他要写的渭河岸边,一“沉”就是五年。几乎是“背水一战”,出不了书就和老婆一块去养鸡。他那大手笔的风范,那推诚相见的老到和自信,乃至扯到对地方风味羊肉泡馍的情有独钟和憨直,顿时会使你联想到三秦大地的宽广与深厚,联想到广袤的土地上产生的鸿篇巨著《白鹿原》。他成功了,相继也成名了。在他成功的背后,是怎样的艰辛?五年,人生才有几个五年?这需要怎样的执著与耐力! 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一百万字巨著,作者足足投入了六年时间,而且“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年了,真正的小说还没写一个字,已经把人折腾得半死不活。想想将要开始的正式写作,叫人不寒而栗”。[2] (P. 270 )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了,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3] (P. 1 ) 这是《平凡的世界》的开头。就这样一小段平淡的开篇文字,却足足熬了作者三天三夜!他想有个平淡的开头,平静地进入,逐渐起伏,一浪高过一浪地前进,最后产生艺术的冲击力量。就这样一小段平淡的文字,最终引出一百万字的鸿篇巨著。 路遥在叙述他创作《平凡的世界》经过六年时间完成的那一刻是这么写的:“几乎不是思想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 [2] (P. 299) 这是怎样的艰辛和熬煎! 不约而同,时常也听说作家有“下去”的举动,但一“沉”五年的有几个?一写就六年的又有几个?好在我们的文学大戏还在上演,文学的追求者们依旧做着青春的梦,笔耕未辍,栉风沐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潜至生活的海底,仰首伸眉,他们更懂得“沉默”的含义。文学作品是“编”的,又不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