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亚糖业格局变动(1895—1937).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东亚糖业格局变动(1895—1937)

近代东亚糖业格局变动(1895—1937)   摘 要:近代以来,世界糖业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传统蔗糖产地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大发展;另一方面欧洲甜菜糖业崛起。受其影响,东亚的糖业格局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东亚高寒纬度上的甜菜制糖业初步形成并得到一定发展,打破了甘蔗糖业一统东亚的格局;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糖业危机,由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格局解体;1895年以后,日本在殖产兴业的近代化过程中大力发展本国精制糖业,并积极向外开拓市场,迅速发展成为东亚重要的糖业力量;在东亚糖品市场上,日本糖、爪哇糖、英属香港糖及中国糖等四种主要糖品激烈争夺市场份额,其中日本糖及英属香港糖较为强势,逐渐形成了两强主导的东亚糖业新格局。东亚糖业格局的大变动是近代东亚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一个侧面加深我们对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的理解。   关键词:近代东亚,甜菜糖业,甘蔗糖业,精制糖业,糖品竞争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6-0016-10   近代以来,世界糖业格局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一方面,古巴、爪哇等地甘蔗糖业大发展,引领着世界糖业的发展趋势。在1913—1925年间,古巴糖品产量增加了250多万吨,到1924—1925年度时,已达5125970吨,约占世界糖品总产的五分之一,成为世界糖业中的巨无霸,“伦敦之期糖市场及爪哇之爪哇糖市,其所及于世界糖市之影响,终不敌古巴糖之深切,而古巴糖之一喜一 ,能直接使纽约定期市场随之转移,间接使世界糖价为所左右”;①与此同时,在1920年代,爪哇糖业也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此时,其甘蔗亩产量达8000斤以上,年产糖达200余万吨,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糖品输出国,印度、日本、中国香港和内地均为其糖品的主要输出地。②另一方面,欧洲甜菜糖业强势崛起,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重要糖业力量。自1903年起,因得到各国政府奖励金之补助,欧洲甜菜糖产量累年激增,至1914年时产额最盛,达8244000吨,占世界糖品产量的44.5%;欧战期间,产额有所下降;欧战结束后,产量逐渐恢复;到1934年时,欧洲主要产糖国的甜菜糖产量达7771262吨;1935年,已超过欧战前的最高值,达到8466890吨。③   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糖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动,对于这一变动情形,已有研究也有所涉及,例如,在中国方面,学界侧重于对甘蔗糖业发展危机的分析;④在日本方面,学界则尤其关注对日本糖业快速发展的述评;①在欧美方面,学界则从世界糖业经济发展角度来关注东亚地区的糖业发展及变化。②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当时日文调查资料及报刊记述为主,把东亚糖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关照,试述其格局变动及影响,以期加深对近代大变局中的东亚的理解。   近代东亚甜菜糖业的起步主要得益于日本,日本在明治时期的殖产兴业过程中,开始注意到甜菜制糖问题,最初在北海道一带试种甜菜,但未大获成功,转而把目光投到同样纬度线上的朝鲜半岛及中国东北。③   明治维新时,日本政府于国内各种实业均力谋振兴,糖业亦在其列。不过,据调查,日本土地并不适宜种植甘蔗,于是改种甜菜,发展甜菜制糖。1875年政府将从欧洲购入的甜菜种子分发给东北各部农民,同时又在岩田地方设立小制糖厂一所。1878年,实业局长山县亲王赴法国参观赛会,顺便调查甜菜制糖方法,归国报告后,政府决定在北海道广植甜菜,并设立两家公司购买法国机器,制造甜菜糖。不过,因气候所致,制糖成绩欠佳,两家公司连年亏损,不得已先后于1895年及1910年停产。尔后,又作了进一步调查,得知兆见及高地两处雨量适宜,于是1918年重新经营,这次颇为顺利。1920年甜菜种植面积有2千多町(一町约等于15亩),产糖4千余担。随后逐年增加,到1924年时,种植面积已达1万余町,产糖30万担。④   朝鲜半岛本不产糖,其甜菜糖业是在日本殖民政府扶植下才逐渐兴起的。在1907—1912年的6年间,日本的韩国兴业公司在黄州农场进行了6年的实地试验,结果证明半岛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甜菜种植,⑤且还拥有其他方面的优势:其一,每千斤甘薯仅出百斤糖,而每千斤甜菜则出140~160斤糖;其二,朝鲜半岛工人工资低廉、燃料廉价易取;其三,从朝鲜半岛的土质及气候来看,平均每一町步可收甜菜高达7千贯,因此,朝鲜半岛的甜菜种植颇有希望。⑥到1921年时,甜菜种植面积达2405町,收获额3461万斤,产糖量有15630担。之后,一直保持这一数额;1933年时,产量则猛增到24904担。⑦   中国甜菜糖的历史较短暂,是近代由国外引进来的,并且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1906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闻日本儿玉源太郎描述甜菜制糖之厚利,乃于沈阳附近试作甜菜培植,成绩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