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冲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冲突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冲突   【摘要】 在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的同时,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新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9-023-01   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或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既包括物质的也有非物质的。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理解不深,在国际的交流中就存在了跨文化的交流。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对文化差异有很好的理解。而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重大的实际意义。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高中课本的新教材及相关的材料中有许多涉及到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下面将就其中的一些例子和场景进行列举和分析。   1. 称呼(Addressing)。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可用Ms.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而不能单独与名连用,Mrs只能与夫姓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也不与名连用,而是单独使用。   2. 介绍(introduction)。学习介绍自己和他人,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 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 this Joan, my classmate”, “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 This my father ”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 一般要注意一下顺序:先男后女, 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3. 关心(showing concern)。教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小女孩问一个老太太)Girl: How old are you? Woman: Ah, it’s a secret. 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几岁了?以表示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 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权。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避免问以下这些问题: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make every month? What’s your religion? So you’re divorced, What was the reason? 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中国人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这些是属个人隐私问题,他们很重视privacy, 不愿别人过问个人的事。因此,根据他们的习惯,这样的问题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4. 谦虚(modest)。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人常常是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当受到别人赞扬时,自己却贬损自己。中国人在听到别人赞美自己的长相,衣服漂亮时,往往会谦虚一番:哪里,哪里。当这种赞扬遭到中国人拒绝时,美国人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们之间跨文化的接触很可能是以一场交流失败而告终。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地说:“Here i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 , 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之间认为not good 的小礼物给别人。而在收到礼物时,中外两国的人士反应也不同。中国人往往把礼物收起,过后单独来看,而外国人性格直爽,他们更喜欢当着客人的面当众看礼物, 觉得这样才能显示对客人的尊重。   那么怎样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呢?从教学角度看,根据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它应是实践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实践的教学,它一般应与实践课同步进行,而不能脱离实践。换言之,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地使用英语。因此,我认为加强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主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