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元原理网格生成三角形单元这里提供一个生成三角形网格的基本.DOC

有限元原理网格生成三角形单元这里提供一个生成三角形网格的基本.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原理网格生成三角形单元这里提供一个生成三角形网格的基本

有限元原理PAGE PAGE 5 网 格 生 成三角形单元 这里提供一个生成三角形网格的基本程序。输入数据由这样的信息组成:生成线总数(NY),一个加权因子(CON),每条生产线所需要的间隔数(NX(I)),连同两个端号(XF(I),YF(I),XL(I),YL(I))的坐标。输入数据首先是具有相应编号的节点的x,y坐标,其次是具有单元定义的单元号。节点号和单元号按顺序排列。 为了优化带宽,生成线应该在定义域较短的方向穿越。 在相邻的生成线中,划分的数目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因而网格能随问题的特殊要求而变。在图1上,线A有两种划分,但相邻的线B允许有一、二或三种划分。 图1 可能的三角形单元划分 在程序中的另一种改进是加权因子CON。根据加权因子是否1,=1,或1,沿着一条生成线的间隔将会逐渐变短、相等或逐渐变长。 图2 加权因子对节点间隔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沿生成线ab的一点I的坐标,可以用下式计算: 或求几何级数的和: 和 当我们从一条生成线到下一条生成线,根据每通过一点就增加一个号码,就可以正确地标记好节点号码。 采用第m条和第(m+1)条生成线,从m=1开始,沿第j条线形成n个四边形,可以将单元定义推算出来。参考图1(a),其中第(m+1)条线比第m条线少一个分度,最后的(第n个)四边形生产一个三角形,而对于图1(b),第m条和第(m+1)条线有相同地间隔数,且n个四边形的每一个都简单地分为两个三角形。但对于图1(c),第(m+1)条线比第j条线多一个分度,并且必须将一个额外地三角形加到已形成地n个四边形中去。 将一些特征加到子程序中是并不太困难。将一个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时,总可以用四边形地较短地对角线来改进三角形地形状。对于具有中间边界地分层材料,只需要在边界上把中间点插入到一条生成线地中间,就能保证单元不越过边界。对于这种情况,生成线可以在界面和两端带有节点地多边形地形状。计算子程序(TGEN.f90) 图3 例题等参数单元(子程序GEN.f90) 在本节中,首先描述一个用等参数概念且适用于带状解法或波前法地简单而有效地网格生成方法。稍后在提出一个只适用于波前法的更完善的方法,用来处理复杂形状的区域及多连通区域的网格生成。 以图4的曲线形桥面板为例,可看出整个区域可当作是一个大的等参数单元,图形由八个基本节点完全确定(注意,现在用抛物线代替曲线的边界)。用等值线ξ和η将‘大单元’在ξ方向划分为n个单元,在η方向划分为n个单元,从而得到一个恰当的网格。任意一点j的坐标为: 图4 曲线形桥面板与网格例题 在这个示例性的子程序中,节点计数从,开始,沿等值η线进行计数,到为止。对于奇数生成线有个单元划分,因为角节点于中间节点两者都存在,所以共有个节点,然后在等值η的另一条线的处重新计数,并重复此过程,因为只出现中间节点,虽然这时包括一组偶数编号生成线,而只有个节点。所有节点数据按照递升次序排列,如图4所示。当然没有理由说明为什么第一个节点必须是节点号1,事实上,该子程序允许使用者确定任意整数作为第一个节点的序号,然后将所有节点按顺序排在后面。对于处理复杂形状区域来说,这种方便是必要的。 图5 L-形区域的网格划分 用这个简单的子程序可以把一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子区域,又利用该程序依次对每个子区域生成一个网格,并把它们联结成一个完整的网格。例如一个L-形区域,可以方便地划分为ξ,η轴向地两个‘大单元’,如图5所示。在I生成网格之后,我们可以对II重复该过程,虽然这时节点计数不是从节点1,而在节点58开始,它必须作为第二次运行数据部分而输入。 对于一个多连通区域,我们用同样地子程序较详细地讨论它的网格生成。例如对图6所示的具有孔洞的托架,以被划分为七个子区域。 图6 具有一个孔洞的托架 图7 子区域及其网格 现在对七个子区域重复使用该子程序生成网格。II的第一条生成线的节点数目相当于I的最后一条生成线的节点数,因此在I和II的交界面上不需要修改。对于III,第一条生成线不与II的最后一条生成线相重合,所以第一个节点号一定是II的最后一个节点号加1等等,其它所有的子区域也是如此。 为了联结全部子区域网格,必须遵守下列条件: 沿 CE 17=38, 22=39, 25=40, 30=41, 33=42 沿 GH 62=89, 63=85, 64=78, 65=74, 66=67 沿 IJ 73=112, 77=113, 84=114, 88=115, 95=116 沿 KL 96=141, 97=142, 98=143, 99=144, 100=145 沿 FD 37=1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