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徐霞客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人文风貌与社会动态考察贡献.docVIP

旅行家徐霞客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人文风貌与社会动态考察贡献.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行家徐霞客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人文风貌与社会动态考察贡献

旅行家徐霞客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人文风貌与社会动态考察贡献   摘要:徐霞客晚年西南民族地区万里行,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情风俗与社会动态进行翔实的观察和描述,特加以系统归纳。   关键词:徐霞客;西南民族地区;民情风俗;社会动态   【中图分类号】 F3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309-02   徐霞客在西南旅途中,曾经历了瑶、壮、苗、彝、麽 (今为纳西族)、傣以及滇西一带的野人等少数民族地区,在《游记》中颇多这些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的记述。如他在广西右江沿岸旅游,就记述了当地土人(今为壮族)的生活状况:“土人俱架竹为栏,下畜牛豕,上炊与卧处之所托焉…妇人趺坐而织,纺亦然。男子着木屐,木片为底,端绊皮二条,交于巨趾间,岂“交趾”之称以此耶?妇人则无不跣者,首用白布五、六尺盘之,以巨结缀额端为美观;亦有用青布花布者。…”徐霞客在云南东部旅行,晚间常居住在少数民族彝族的农舍,彝族生活贫困,“茅舍低隘,牛蓄杂处其中,皆所谓??也。”“诸彝种之苦于土司糜烂,真是痛心疾首,第势为所压,生死惟命耳。”他有时居住在民舍中,常“煨湿薪,卧湿草,”这可以说是彝族人民生活的写照。   徐霞客在云南丽江记述当地少数民族情况:“其地土人皆为麽 。国初,汉人戌此者,今皆从其俗矣。盖国初亦为军民府,而今则不复知有军也。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初俱姓麦,自汉至国初,太祖乃易为木。民姓和,无他姓者。其北即为古宗,古宗北,即为吐蕃,其习俗各异云。”在永昌西北的大寨,记述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所居皆茅,担保架栏,亦??之种,俗皆勤苦垦山,五鼓辄起,昏黑乃归,所垦皆?瘠之地,仅种燕麦荞麦而已,无稻田也。”在滇西的固栋记述巅塘关外的野人:“其人无衣无裳,惟以布一幅束其阴,上体以被一方,帏而裹之,不复知有衿袖之属也。此野人即茶山之彝,昔亦内属,今非王化所及矣。”由此可见,徐霞客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民情风俗之关注。   明末崇祯年间,明王朝经过了二百多年的统治,特别是万历年间,由于统治阶级对人民的重重剥削,劳动人民的生活日益艰困,在天启年间,阉党掌握了朝政,政治日趋腐败,正直之士均遭受到迫害。到崇祯年间,便暴发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中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已进出于陕、豫、皖、楚等省境内。同时满清又崛起于东北,在西南边境,又有交彝的侵扰,贵州境内有水西安邦彦的叛乱,四川境内有奢崇明的叛变,云南边境又有普名胜的扰乱,明王朝已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其社会如此动乱的情况,徐霞客在西南游途中多有记述。如他在九年十月初八日到了浙江的兰溪,在日记中记述:“早登浮桥,桥内外诸舡鳞次,以勤王师自衢将至,封桥聚舟,不听上下也。”以后在崇祯十年四月初八日到达楚南骑田岭时,又曾提到“忽北路言大盗二百余人自北来。…”此后他自楚南衡阳进入粤西,在崇祯十年五月十一日游桂林城东的龙隐岩和屏风岩返城,记载说:“市人纷言流贼薄永城(今零陵),省城戒严,城门已闭,亟驰一里,过浮桥,而门犹半启,得返寓焉。”同年八月初二日游勾漏山的宝圭洞,见廉州北海道张国经亦来游洞,记载说:“回猿过此,故欲为勾漏游。”以上这些记述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崛起之后的社会动荡情况。 崇祯十年十月下旬,徐霞客自太平府向西北到达安平之后,原拟迳至下雷,后悉安平下雷间有交彝劫掠,乃绕道龙英。到达龙英之后,悉其地在三年前为高平莫彝所破,人民离散,仅存空廨垣址。后游龙英北的飘岩记中说:“闻此州被寇时,州人俱避悬崖,交人环守其下,终不能上…余谓土人,守险出奇,当以并力创御为上策,若仅仅避此,乃计之下也。”以后他到下雷之后,原拟经归顺入云南富州,又因归顺、镇安之间有交彝侵扰,遂决向东北行取向武(今向都)道。他自龙英至向武道中,记述边境交彝侵扰的事很详细。主要是由于当地土官与交彝相勾结,不免感叹说:“中国诸土司,不畏国宪,而取重外彝,渐其可长乎。”这些又反映了明末边境动乱的情况。   徐霞客不仅以?丽文词记叙祖国优美的河山胜景,而且他每至一地,对当地的文物古迹和传说掌故,如有所知,必千方百计前往探寻。这些文物古迹和传说掌故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如他到楚南的祁阳,便去探寻元次山(元结,唐代诗人)的浯溪;到了永州,便探寻了柳子厚的愚溪;到了道州,便去探寻了濂溪。在九疑山时便详细记录了虞舜白日升天的传说,并引证各种志书的记载,予以考证。在郴州,专程探寻了白鹿洞,访问苏仙升天的故事传说。在桂林,专程探望了龙隐岩的《元?党人碑》和屏风岩、虞山、隐山和中隐山吕公岩等处的碑刻。在阳朔全文抄录了李杜的《来仙洞记》、在融县真仙岩又抄录了多篇题刻,他对各地的题记,不是全文抄录,便千方百计予以?录,他有时为了?录碑刻,甚至以衣质梯,或梯滑损额,但毫无悔言。今天有些题刻已损毁无存,但其中少数《游记》的记载得以保存。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