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听花,听一份心灵悸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月下听花,听一份心灵悸动

月下听花,听一份心灵悸动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76-1.5   读《人间词话》就像是月下听花,抛开了世间的种种纷扰,以词做伴,自斟自饮那一份无声的悲喜。   王静安,将他某种情感与感性融入了冷静分析的理性之中,就像是那一首首雅词的意境无声地浸润在一字一句一词之中。   我想能写出《人间词话》这等佳作的人必定是个读透世间冷暖,读透词中悲欢,读透生命无常的大智慧者,也一定是一个有千万种情丝感性的词人。那纠结于他心中的国恨家仇,终究没有散开,于是他选择了将身躯交给没有欢喜与悲伤的湖面,只留下这才情高绝的《人间词话》。   静安以他的绝世才情、理智分析,还有他对中西方文学批评的融会贯通,历经数载寒暑终得这中国古典文化的绝唱。在浩浩汤汤的文学史长河之中,静安的步子是那么的坚定,他以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崇敬的姿态站成了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里程碑。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静安始终不改文人骚客的情怀与感伤,或是阳光充足的午后,或是清幽剔透的雨天,泡一杯香茗,静静的感受着词人们的点点欣喜与哀伤,默默品析着词人们的种种寄托与理想。或许我们应该感谢这时代的大潮,感谢它将世界各地的思想与文明带进这个古老的国度,带给求知若渴的静安。所以我们才能在历经世事变迁的今天读到这样独具一格的佳作。   静安,是一个怎样的矛盾体呀。他出身士大夫,至死不愿剪掉辫子。就像他在批评诗词时不远脱去自古以来文人们所采取随笔感悟式的批评方式,但他终是站在历史的拐角处的人,来自西方的哲学与理论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他。我想说《人间词话》是古典文学的绝唱是不为过的。静安的种种感悟之下,却是自成理论体系的冷静思考。他不曾丢掉中国传统的以吾心感词人之情的外衣,却也没有拒绝西方理论的影响。这便是对中国美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最好继承与发扬,也是对西方文学思想的最好吸收。   通观整篇《人间词话》,静安都没有离开“境界”二字。   静安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京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非大词人不能道。真是深得其理,佳句亦宛如浑然天成般嵌入其中,令人称绝。我想,这一段对境界的理解,不只是静安在词中寻得的真理,更是他再数十载的求学生涯之中,对人生与做学问的真切感悟吧。真是好一个“境界”呀,凝聚了多少词人的悲与喜,凝聚了静安的多少悟与情。   《人间词话》的绝,不只是静安种种独到的见解,更在它以“境界”为核心,充分剖析了词人的人品与气象境界,景与情,继承与创新,师法自然与内心体悟。看似段章零落,灵机闪现出却是绝妙好辞,字字珠玑。“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静安又何尝不是达到了文学批评的至高境界,故至今日今时,他的《人间词话》依旧自成高格,处处皆是名句。   我也记不清,当初是因为对词的偏爱而读了这本书,还是因为想要看看这位大学者是怎样品析我所中意的词。但我想这一切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从这里我不再只是对词的粗浅欣赏,而是开启了我的心门,将那些动人心扉的词,用最柔软也最理智的方式一一展开,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美丽句子后的某些情恨怨念,某些追求痴狂。或许多年的午后,当我读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样的句子是会,簌簌泪下,那应该是最原始的一种感悟,和将词句与自我的结合。但静安告诉我那是词人的有我之境。“有我之境”,乱红,微风,秋千,那些我看到的悲寂景色原来竟是词人心中最隐晦,最伤情,最柔软的幽空与寂寥。也曾感叹“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样安详,自然的美景。可是静安却告诉我:此种无我之境,实属难得。意境之外,何来世间嗔痴怨念,之剩词人淡薄高远的心境。无我焉能成此境?   静安,品评着承载悲欢离合的词,也品评着上演悲欢离合的人生。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人世间欢愉只有一种,二奶愁苦却是千万种。无论怎样给描摹,快乐,始终相似,然而千百年来的诗人词客之笔都写不清也道不尽世间之愁苦。想必,静安对此事极有感触的。某个无人的深夜,静安独自起身。心中满满的全是悼念的句子。“昨夜梦中多少恨。细马香车,两两行相近。对面似怜人瘦损,众中不惜搴帏问。陌上轻雷听隐辚。梦里难从觉后哪堪讯?蜡泪窗前堆一寸,人间只有相思分。”(王国维――蝶恋花)静安冷静的脸庞也会在这样难寐的深夜里被夺眶而出的泪珠打湿,也会在这样寂寞的深夜忆起早逝的原配莫氏。世事沧海桑田,人生变化无常,命运终不过是以哭声落幕的悲剧。静安,身处乱世,他目睹了清王朝的命运,最终他也以悲剧的形式选择了自己命运的结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