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家世及其与南社情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东家世及其与南社情缘

汪东家世及其与南社情缘   摘要:“南社才子”汪东于1912年参加南社,是较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之一。汪东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造诣精深,尤其是开民国词坛宗周之风,得清真词“沉郁顿挫”之妙,堪称宗周一派代表词人,著有《梦秋词》,是南社词人群体中的楚翘。他的治学品格的形成,与其深厚独特的家学有着渊源,他的才学亦为南社增色良多。   关键词:南社;汪东;《梦秋词》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11)04-0118-07   汪东先生(1889-1963),江苏吴县人,民国著名学者和书画家,生前曾任江苏省政协常委、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副主任委员和民革苏州市主任委员等职。他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其长兄荣宝病逝后,东宝有感“雁行折翼”,遂改单名为东,因而后人多称为汪东。汪东才华横溢,精于治学,在词学、文字学、音韵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颇有造诣,留下不少名作,《梦秋词》为其代表。他也是南社诸多名人中颇有声望和影响的人物。然学术界对汪东的研究相当有限,有些学者重点描述汪东的人生轨迹,有些注重把他作为章太炎门生论述,但对汪东出身的家世,他为何能在诸多领域独善众长,是否有其家学渊源,他与南社的关系如何,在南社中有何特点等问题述及不多。笔者通过查阅大量史料,并探寻其后人足迹,掌握到有关汪东家世、家学的第一手资料,厘清了其在南社中的活动,谨以此文请教于方家。   一、汪东的家世与家学渊源   汪东出身于书香门第,其显赫的家世和深厚的家学,决定了他的个性风貌及学术品格。对于汪东的家世,笔者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查阅《清朝殊卷汇编》、《元和县志》、《吴县志》、《苏州市志》等史料,依据汪凤藻光绪癸未科(1883年)会试殊卷、汪荣宝光绪丁酉科(1897年)拔贡卷等第一手资料,厘清了汪东的家世渊源。据史料记载,汪东出身于苏州读书世家,其所在汪氏一族因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是为娄门内北街汪氏。这支汪氏乃是由安徽迁入元和县的。据汪荣宝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科拔贡卷记载,其“始祖为铁佛,唐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宣城郡开国公”。另据汪东伯父汪凤藻1883年(光绪九年)癸未科会试殊卷载,其家族“世居安徽徽州府休宁县潜阜”,其“高祖为大泽,字楚川,号养斋,国学生”。由此可见,汪东的祖籍为徽州府休宁县,其先祖为唐开国公铁佛。约在清朝中期其家族“由皖迁吴,人元和县籍”。世居苏州娄门内北街,汪氏这支家族在苏州甚至整个中国都很有影响,清代殊卷中收入该支家族四人,即汪凤池、汪凤梁、汪凤藻、汪荣宝。其家族还是外交官世家,汪凤藻担任清朝驻日使臣,汪荣宝在民国后担任驻比利时、驻瑞士、驻日本公使,家族成员参与了晚清至民国重大事件,如甲午战后的中日交涉、晚清钦定宪法的起草、与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等,对晚清民国政局都有深远影响。   汪东先祖在清朝中期定居元和县后,其子孙后代以读书应试和人仕做官为业,渐而形成家学。据资料记载,其高祖“名承?,字念勤,号砚田,为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奉直大夫,五品顶戴,任镇江府训导。”汪承?之弟“名承焕,字念典,号西亭,太学生,国子监典籍衔,黜赠为奉直大夫,五品顶戴,任镇江府训导。”曾祖“名元圻,字肇封,号湘芷,议叙从九品,”后任镇江府训导。可见,汪姓一门多为饱读诗书之士,虽非为官场中高官显贵,但亦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可谓仕宦之家。另外,他们的政治活动多以教育事业为主,二代三人均曾在镇江府任过训导,掌管这一地区的科举教育。至汪东的祖父汪亮钧时,其家族颇望,汪亮钧生有四子,依次为汪凤池、汪凤藻、汪凤瀛、汪凤梁,此兄弟四人皆为才俊之士,且都任过知府,在清末官场中有“一家四知府”之时誉。而自汪亮钧开始,更加注重兴教之事,渐而形成独特的家学,这对汪东的学问研求、个性的形成影响颇为深远。纵观汪氏家族诸人,对汪东成长和思想转变影响最大的有祖父汪亮钧、伯父汪凤藻、父亲汪凤瀛和长兄汪荣宝等,下面予以考察和探寻。   祖父汪亮钧。汪亮钧是生活在道光和咸丰两朝的传统仕人,据曹允源、李根源等编修的《吴县志》卷六十八记载,汪东的祖父汪亮钧官至镇江府学训导。他颇具胆略,在前往镇江府学赴任之时,正值太平军围困镇江府,“上下游皆为敌据,镇江以孤城扼敌。”而汪亮钧作为一介书生,竟然“单车赴任”。到镇后,“奉檄治团防,昕夕徒步衢巷讥察”,以致“奸尻间谍无所容,城守益固。”因守土有功被清廷奏奖五品顶戴。汪亮钧的思想和处世之道未能超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范围,他反对太平天国起义,也反对外来势力对原有社会秩序的破坏。江南肃清后,汪亮钧专心授学,在镇江府“别创冬荣春满斋”,“会课评陟精当,捐给花红”,其时“大江南北能文之士争先投卷以待品题,先后得科第以去者踵接一时,称盛会焉。”在人文荟萃的江南得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