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沧州尚武之风缘由及影响
沧州尚武之风缘由及影响 河北沧州一带,古属燕齐,民风素以淳厚、勤劳、刚直、勇敢、慷慨悲歌、尚义任侠著称于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健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已声扬海外。 沧州武术丰富多彩:在全国挖掘整理的129个拳种中,沧州武术包含的拳种多达50余种,器械则多达百种。不仅数量居全国前列,而且拳种习练人数多,实力和影响力突出明显。目前在沧州境内,习武者多达数十万人,习武场所“把式房”遍布沧境城乡,习武之风久胜不衰,“其术深入民间,遍及全国,远播海外,竞相演习,且传人辈出,国手盖世无双”(傅振伦语。傅振伦(1906―1999),字维本,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博物学家与档案学家)。 沧州,这个《水浒》中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刺配的古城,历史上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涌现出过许多尚义任侠、勇于保国安民、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抵制苛政、为民请命、雪耻争强、为国增光的英雄豪杰。如:力挫两名俄国大力士的丁发祥;赢得“镖不喊沧州”威名的李冠铭;力求强种救国的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首创精武会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绰号“神力千斤王”、屡胜外国大力士的一代武宗王子平;疾恶如仇、一身正义的“摔跤王”佟忠义;《连环套》《盗御马》的主角、除暴安良、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窦尔敦;力助谭嗣同变法革新的“大刀王五”王正谊;协助孙中山革命、在国术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马氏双雄马凤图、马英图;当代著名武术家李天骥等。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中,沧州的武林人士在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国初年,爱国将领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时,沧州籍人士在馆内外任重要职务者有24人、学员63人,可谓当日盛极一时的国术运动的主力军。大凡流传至今而被老百姓世代传颂的武林故事,无论是口碑演义还是文学、影视作品,许多都涉及到了沧州武林人士。而每当我们为这些英雄故事所感动、赞叹、扼腕击节、扬眉吐气、豪情顿生的时候,往往禁不住要问:为什么沧州会产生如此众多的著名拳种?为什么沧州人如此普遍地喜爱武术、向往武术?为什么沧州地区会出现那么多的武林名人?是什么力量使沧州武术在中国乃至世界武林中享有盛誉? 综合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沧州人自古以来形成、盛行和不断发展着的尚武之风。普遍存在于广大民众之中的尚武之风是产生众多著名拳种和武林杰出人物的群众基础和土壤。而理清沧州尚武之风形成、发展的缘由及影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滨渤海,西近太行,南临山东,北环京津。此地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干旱、沥涝、盐碱、虫灾多有发生。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此地也因此成为犯军流刑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这些人大多身怀武艺,不少人隐姓埋名,靠传艺维生。 2、交通要冲。京杭大运河以及后来的津浦铁路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遍布沿海一带的渔铺码头,逐渐发展成为海运通道。沧州因此成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清末,“镖不喊沧州”,以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3、畿辅重地。沧州紧邻京津,实为北京、天津等政治经济中心城市的门户屏障,是历代政治军事斗争必争的战略要地和敏感地带,是各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极易激化、易发、多发地区之一。 二、历代政治、军事斗争及民族交融等社会历史因素 1、历代政治、军事斗争对沧州尚武之风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古代沧州所处的特殊的人文地理位置,使其在历次政治、军事斗争中几乎都处于风口浪尖的前沿地带。远如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宋元辽金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交织、激化;特别是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靖难”,沧州一代成为主战场。在连年战火之中,沧州人民不得不在劳作之余习练武术,以便强身卫体,在战争来临之际能够自救图存,防身自卫成为生存的第一需要,由此也就逐渐使沧州人民形成一种尚武任侠、骠悍英勇的气质和风格。 2、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压迫的客观需求。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地方豪强的盘剥掠夺,在沧州周边及河北一带,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几乎都有农民起义的记载,例如东汉末年河北张角起义;隋末唐初窦建德领导的河北农民起义,并建立了大夏政权;紧随其后的刘黑闼起义;元朝末年河北人韩山童等领导的红巾军在河北的起义活动;明朝中期河北人刘六、杨虎领导的农民起义;明朝后期于弘志领导的“棒槌会”起义;清朝白莲教起义以及盐民军起义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