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讨翼状胬肉发病与凋亡机制之间关系
探讨翼状胬肉发病与凋亡机制之间关系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p53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与凋亡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例翼状胬肉组织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选用正常眼鼻侧结膜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常规HE染色和p53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实验数据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实验组中的p5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关键词:翼状胬肉 基因 p53 免疫组织化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3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25-01 翼状胬肉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它以结膜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并向角膜侵犯为特征,多见于鼻侧睑裂区,常双眼发病,术后易复发。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及美容问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关于翼状胬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目前认为日光中的紫外线是最重要的环境致病因素。在紫外线氧化应激引起的DNA损伤中,p53基因是最常见的被损伤的基因之一[2]。本研究通过观察p53基因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与凋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明确翼状胬肉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5例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实验组)随机取自中山市南朗医院眼科病人,均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胬肉位于鼻侧。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53.9岁。5例对照组为正常眼鼻侧结膜组织,年龄为51~62岁,平均55.8岁。所有病例均无其他角膜、结膜疾病。各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胬肉头颈部组织,包括表面结膜样组织,对照组选自正常眼鼻侧结膜组织,距角膜缘约1~2mm,组织大小约3~4mm。取材后即置入10%的甲醛溶液浸泡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 1.2 石蜡切片的制作。从10%甲醛溶液中取出组织,流水冲洗过夜,依次采用乙醇梯度脱水,70%乙醇15s,80%、90%、95%、100%乙醇各3h,二甲苯透明3次,每次10min,从低熔点石蜡到高熔点石蜡浸蜡,共3次,每次1h。包埋,4μm连续切片,每个石蜡块切4~5张。 1.3 HE染色。将组织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脱蜡和95%乙醇各2次,每次1min;蒸馏水冲洗2次,每次5min;苏木精染色液浸染10min;流水冲洗5min;0.5%伊红乙醇浸染2min;95%乙醇和无水乙醇脱水各2次,每次2min;滴中性树脂,加盖玻片,光镜下观察翼状胬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1.4 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脱蜡至水化,橼酸微波抗原修复15min,3%H2O2室温孵育10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活性。PBS浸泡3×5min,加入即用型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4℃过夜,PBS冲洗3×5min,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室温孵育30min,PBS冲洗3×5min,每张切片滴加约50μl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溶液,室温30min。PBS冲洗3×3min。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显色3~10min。用自来水冲洗,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胶封固。以PBS替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阳性对照片由福州迈新公司提供。 1.5 结果判断标准。以细胞浆内出现棕色或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染色,每张切片在高倍显微镜下(200倍)随机选择5个视野,计算每个视野阳性细胞率,取平均值作为该标本的阳性细胞率。根据阳性细胞数占上皮细胞的比例判断结果:0~5%为阴性(-),5%~25%为弱阳性(+),25%~50%为中等阳性(++),50%为强阳性(+++)。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软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实验数据进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HE染色。 2.1.1 正常结膜的组织学表现。结膜分为上皮层和基质层。上皮层由3~5层细胞组成,表层为扁平细胞,中层为多边形细胞,基底层为立方形或柱形细胞。基质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间有散在的毛细血管,少量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2.1.2 翼状胬肉组织的病理学表现。胬肉组织上皮层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增生。上皮下组织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新生血管增多,在血管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少量的中性粒细胞。 2.2 免疫组化染色。在翼状胬肉中,p53蛋白染色阳性细胞主要位于上皮细胞基底层。p53基因蛋白产物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在细胞核呈阳性表达。p53蛋白在两组中的表达,翼状胬肉中的p53蛋白含量较正常结膜高,两者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3]。此特点与肿瘤组织相似,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翼状胬肉的发病可能代表着细胞增生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出租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考试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doc VIP
- 风电项目施工工艺及流程介绍.pptx VIP
-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园区能耗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pdf VIP
- ASDA-A2的台达交流伺服驱动器.pdf VIP
- 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考试试卷.pdf
- 数字逻辑与设计——运动码表实验报告.docx VIP
- 2025浙江温州市工业与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春季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年06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核技术支持中心社会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单词表2115.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