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穆旦诗歌中自然精神
浅析穆旦诗歌中自然精神 【摘 要】穆旦诗歌中所描绘的自然总是变动不羁的,这是因为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它所表现的自然并不是那个真实的,科学意义上的自然,而是通过人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那个自然。所以随着乱世生活的动荡、漂泊,穆旦诗歌中的那个自然便逐渐地在个体与社会的投影之下变形,甚而扭曲,那些或清丽,或厚重,或恐怖,或冷漠的自然,实际上都是穆旦这个个体最深处的心灵的影像。 【关键词】谐美;变异;冰封 一、穆旦早期诗歌中自然与生命的“谐美” 也许穆旦的最优秀的诗歌的确正如后来的评论者所说的那样“完全排斥传统抒情方式。”他“几乎是唯一一位完全脱离了传统情感制约的诗人”,他自己也说:“吟风弄月怎能成诗?”但他毕竟“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即使“我们的太阳也是太古老了”。i辉煌的中国古诗词是每一位中国诗人所必须面对的历史语境,千百年的诗的语言的陶冶,使我们从小就对那种古典的浪漫的情怀产生天然的亲近与熟悉,同时也加深我们对于大自然的美的热爱。中国的古典哲学里的那种自然崇拜意识都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血液里,给予我们生命中第一次对于美的享受。诗人们不仅把自然作为其诗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作为其人生理想和人格境界。所以中国古诗是以清丽为美的。这种美是静寂的,是飘逸、清新的。在这样没有斗争、纷纭的自然里安放他们自由而空灵的心灵。这是中国诗人根深蒂固的深层文化心理基础,所以即使到了现代,到了打破一切旧的文言束缚,提倡白话诗的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诗人们仍很难摆脱对于旧的格律和旧的诗词语言的束缚,更有内在的对于古典诗歌精神的认同. 1938年的夏天穆旦写下了表现大自然之美的抒情诗《我看》和《园》。这两首诗写在穆旦在蒙自读书期间,当时的穆旦年仅20岁,却已经经历了两次迁徙,将近三千里的漂泊。他和许多当时的中国民众一样在战争的追迫下辗转大半个中国,历经流离失所,历经饥寒交迫。在这样的长途迁涉中,他终于走出了校园,走出了个人的年轻的但也是空虚的、窒息的狭小生活范围,而走向了中国广大的土地和广阔的自然。总体上,这两首穆旦早期的诗歌在表现自然上,是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点的,重韵律与节奏,语言清新,并且在内在与自然相通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致和谐。朱光潜在《谈美》一书中说:“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因此从穆旦这两首清丽的自然之诗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至少在1938年或者这之前,穆旦诗歌中的自然还是美丽而清新的,流露出一种健康、积极的格调,这也说明在这一时,穆旦即使已经经历了时代的现实洗礼,却仍没有过多经受苦难的伤害,他的心灵仍保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对自然保有一份人之初的纯真赞美。 二、战争时期诗歌中自然生命的变异 穆旦的思想认识和精神气质在战争年代开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同样伴随着他对诗歌理想的重新构建。对于这一突变是如何发生的,实际上有着深层的社会和个人原因。毕竟现实的社会环境已经给了穆旦足够多的现实经历和苦难。我们不能说从1937年战争开始后,他长久的漂泊,逃难以及途中所见的恐怖凄惨景象没有对一颗敏感多思的心造成冲击。而进入西南联大以后,现实生活的困难又在无时无刻地磨砺着他的心,使那颗曾经期望飞翔,渴望沉浸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心灵开始紧紧地贴近大地,变得沉重而坚实,足够代表这多灾多难的土地发出痛的呼喊。这是由自然的乌托邦向个体精神乌托邦的转变。这标志着诗人由个体与自然统一和谐从此走向了分裂与斗争。 但造成这一结果的同样还有穆旦在大学时期所接受的西方现代思想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他的老师――威廉?燕卜逊。燕卜逊是西方现代派的著名诗人,他在战时来到中国,并执教于西南联大。在教书期间,他给穆旦们讲解西方现代诗的精神与技巧,并对他们在诗艺上进行了苛刻的训练。穆旦的战时诗歌在“熔铸这清醒的感知,沉痛的愤慨,强烈的悲悯以及无比热切的民族情怀”的同时也到处洋溢着对于民族战争胜利的强烈的渴望。“正如朱自清说,抗战诗的总主题不外是忠于一朝,歌咏那勇敢杀敌的将士,对异族的同仇和预言最后的胜利”同样对于年轻的穆旦而言,在战争的早期岁月里,他是渴望通过诗歌来表现中华民族在抗战岁月里的生命热望的重新激发的激动与狂喜的,所以连同它笔下的自然也到处横溢着一股热烈的欲望的愤发。但这情感基调在1942年之后就在穆旦的诗作中荡然无存了。1942年穆旦终于走向了战场,走向了惨绝的“野人山”。这场切身而残酷的战争留给穆旦的是“对于大地的恐惧”是森林那可怕的变异和无数的生命被一瞬吞噬的无尽的悲伤。 三、穆旦晚期诗歌中自然生命的冰封 如果说建国前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人民的苦难漂泊主要是由于战乱引起的,那么在建国后,中国社会可以说是相当和平的,除了小规模的平叛剿匪以外,中国社会在主体上是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的,一扫近百年来的由于国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