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相制度及其复活.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亲亲相制度及其复活

亲亲相隐制度及其复活   摘 要:“亲亲相隐”是我国法制史上一项重要的道德原则和法律制度。本文对“亲亲相隐”制度的产生及价值进行了剖析,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探讨,并基于此探索了在现代中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构建容隐制度可行性。 中国论文网 /1/viewhtm  关键词:“亲亲相隐”;容隐权;封建;价值分析;重建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2011年刑诉法修改时增加的这一亲属拒绝作证权条款,部分学者称其为“亲亲相隐”制度的“复活”。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概述   汉宣帝于地节四年下达诏令:“父子之亲,夫妻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该诏令正式确立了“亲亲相隐”制度,成为法律。“亲亲相隐”制度伴随着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每个朝代其内涵内容都不尽相同。但其核心内容可大致总结为:①亲属之间互相隐瞒罪行不论罪或减免其罪,②当隐而不隐者要定罪处刑。不难看出,所谓“亲亲‘得’相匿首”不仅是亲属相隐的权利,也是亲属相隐的义务,尤其是小宗对大宗,卑幼对尊长的隐匿更是一种义务。   二、“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   “亲亲相隐”制度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最初产生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稳定,因与现代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原则背道而驰,1979年《刑事诉讼法》将其作为封建流毒和落后文化而舍弃,但该制度也另有其存在的价值:从古人的观念出发,亲属相互包庇、隐匿犯罪符合礼教,与不能背叛国家和君王一样,是常识也是律法。且“亲亲相隐”制度也可以说是应“儒学兴旺”之运而生。从现代人的角度出发,舒国滢老师认为,“法律应当通过道德基础获得正当性”,这也是自然法学派主张的“恶法非法”,法的本质是客观规律,立法者必须以客观规律作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其中之一便是人的本性。谚语有云:“法律之内,应有天理人情”,血缘关系本来就是人类社会中最为紧密牢固的社会关系,爱护卑幼尊重长辈是人的天性,亲情伦理作为自然法则,也是法律的应有之义,要求亲属相互揭发检举,不仅不道德也没有法律的正当性。   三、“亲亲相隐”制度的“复活”是否必要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复活”是法律实践的要求   “大义灭亲”是对亲情的极大损伤,与人权理念背道而驰,是自然派所称的“恶法”。依靠法律的强制力要求人们“大义灭亲”仅仅是立法者的一厢情愿,最终导致了人们被迫在国法和亲情之间做出艰难抉择,没有期待可能性。“亲亲相隐”制度绵延千年,正是因为它极大的保护了人权和亲情。也因此,主张“亲亲相隐”制度“复活”的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历史的回归,文明的复位。   (二)“亲亲相隐”制度的“复活”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法的一项重要社会作用即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法的变化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也可以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家庭和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亲亲相隐”制度则旨在维护家庭稳定亲属友爱,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也曾指出:“实质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就在于强化和却使人们遵守一个健全的社会所不可少的道德规则。”因此,容隐权的重建也社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亲亲相隐”制度的“复活”是促进政治稳定的要求   我国人权问题一直饱受国际社会舆论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儒学近年来之所以能够得到了外国人的极大青睐,这正是由于其天下大同的“仁”爱思想,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权的重视。西方的沉默权、不被强迫自证其罪权在中国实现的条件尚未成就,但“亲亲相隐”制度古而有之,且正是符合儒学的主张。今日对于“亲亲相隐”制度的恢复,可谓顺应了世界人权事业蓬勃发展的潮流,它不仅是古人对人性的保护,也包含了现代法学家的政治考量。   四、“亲亲相隐”制度“复活”的构想   (一)容隐权应当是权利而非义务   “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容隐成为法定义务之后,也失去了它原有的道德价值。如果刑诉法强制规定了亲属之间必须包庇容隐,那么无异于将法治抛诸脑后。   (二)现代容隐权可以容忍程序上的不作为,但不可鼓励积极作为   笔者认为容隐权应当局限于刑诉法规定的范围,即程序性的规定,而不宜将此制度引入刑法。以窝藏包庇罪为例,根据刑法,主动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是窝藏包庇罪。如果容隐权允许亲属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作出上述窝藏包庇行为而不受刑法处罚,则已经超越了维护人权的范畴。这样不仅会严重扰乱公安机关的侦查,也会影响司法机关的追诉,甚至导致某些罪无法查证,是对法制的极大破坏和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