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应对摩擦
应对摩擦,斗而不破 ——从中日撞船事件看中国外交博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法政学院 国际政治 09级2班 周雅桑内容提要:2010年9月7日上午10点15分左右,在钓鱼岛海域久场岛西北偏北约12公里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船头撞上了日本海保巡逻船“与那国”(Yonakuni)号船尾附近。日方扣押中国渔民并以“涉嫌妨碍公务罪”将中国船长扣押。中日撞船事件的背后是中日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争端。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因各种突发事件而不断恶化,在外交博弈过程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斗争中“斗而不破”的思想内涵。关键词:斗而不破,摩擦,外交博弈,中日撞船事件前段日子,中日间撞船交涉,中美关于“华盛顿”号核动力航母黄海演习等国际摩擦应接不暇,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不断恶化,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清楚地感受的到我国是被动应战,由对方主动挑起,在处于被动接招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与我们有没有正确的认识“国际摩擦”有很大关系。摩擦是物理学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接触时发生相互“争斗”的一种现象。“国际摩擦”是国家间发生的一种斗争模式。当前,国际摩擦具有以下几点特征:国际摩擦的形式多样化,如联合国大会的辩论,外交申明和照会。国际摩擦被各国运用不仅发生在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贸易等多领域同时展现新的斗争形式,如前段时间美俄间谍风波。中日撞船事件事是国际摩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中日两国展开了自建交以来最严重的外交“对峙”,这种摩擦最初表现为日本官方与中国民间的摩擦,最终升级为两国间政府的外交对抗。然而,无论摩擦的形式和等级是何种的变化,“斗而不破”的中国古代博弈哲学仍然贯穿着整个博弈过程,这种“不破”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以“对等”形式结束摩擦。如俄罗斯已释放4名扣押的西方间谍以换取美国驱逐10名俄罗斯间谍。二是达成妥协,如古巴危机后美苏履行各自的承诺:美国从土耳其撤出了导弹,前苏联则撤出了在古巴的导弹部署。三是承认某种“事实”存在,如多年来巴基斯坦和印度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就没有停止过军事摩擦,但鉴于双方都没有实力“吃掉”另一方,双方不得不承认“克什米尔被分割”的现行政策。隐藏在国际摩擦的背后是国际力量的争斗从来不会是自然发生,如印巴两国没有停止过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摩擦是为了提醒对方及国际社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应拥有全部克什米尔地区。日本制造撞船事件目的是迫使中国接受其对钓鱼岛拥有主权这一“事实”。同样的,南海某些国家对中国在南海领域的捕鱼船加以种种干扰,其目的也是向国际社会表明其对南海某些领域的主权。当前与中国相关的摩擦基本上是对方主动挑起我方被动应招。从“对方”的结构来看,既有强国也有弱国,既有大国也有小国。某些国家不希望中国崛起,某些国家不希望中国稳稳当当的发展,某些国家试图制造障碍来阻滞中国并从中获利。中日钓鱼撞船在双方你来我往交锋半个月之久后,终于以日方放人暂告一个段落。就在放人的前一天,师太还在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面对中国高压,日本没有丝毫妥协迹象,晚间,中国以擅闯军事禁区非法录像的名义扣查了4名日本人,就在短短的一夜过后,日本的态度突然大转弯,宣布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但是,这就是日本对中国的妥协吗?或者,中国的外交取得了对日的“又一次胜利”吗?詹其雄的回来是迟早的事情,这件事也不是一了了之。重要的是,日本通过此次撞船事件达到了它的目的:向国际社会明确其在钓鱼岛的“事实主权”首先必须指出,此次撞船事件,虽然在“谁撞谁”的问题上尚无一个可信的版本,但日方没有使用外交途径来处理这一争端,而是直接动用国内法的司法程序,是导致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而此次事件的深层原因则是中国崛起背景下,双方安全格局的微妙变化,以及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双方信任感的日渐下降。毋庸讳言,近年中日在地区,尤其是在海上的力量博弈日渐增多;双方关系调适的过程本来就错综复杂,安全格局的博弈更增加了这一过程的复杂性。因此,现在是到了双方透过这一事件回归理性,尽量剥离战略博弈,还钓鱼岛问题以主权争议本貌的时候了。中日之间有许多复杂的结构性议题都需要一个理性的框架。这些框架基本上都不以双方的共识为前提,也不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为目标,而是以稳定长期氛围,留待中日关系最终调适完成为诉求,但这些框架和机制却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即双方都必须回归理性;只要有一方强硬和非理性,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中日关系调适期的“互信机制”是终极追求目标,但是在短期之内,中短期之内,某些环境上,适度的博弈,适度的强硬一定是需要,但是这个强硬一定是要服务于整个中日关系调试的一个重大目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战略互信机制有它的必要性。第一,要能够尊重双方所持有的关于钓鱼岛的观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