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台湾改编剧作在大陆文化传播学分析
台湾改编剧作在大陆文化传播学分析 【摘要】 近年来,由台湾文艺工作者改编再创作的传统剧作,在大陆演出后掀起观看热潮。原本鲜有人问津的剧场文化在新时代又重新聚积了能量、焕发了青春。本文尝试对在大陆有着良好传播效果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和舞台剧《暗恋桃花缘》进行分析,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 台湾;改编剧作;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对传统“雅”艺术进行改编成为一种潮流,一系列传统剧作被改编后再度推广,如白先勇在原作基础上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表演工作坊”集体创作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其创始人赖声川在距首演20周年之时,第五次对此剧进行了再创作。经过改编和重新演绎的作品在大陆上演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掀起了观看热潮。 一、代表文本分析 1.《牡丹亭》之表现手段的革新 与传统戏剧依赖唱念坐打、坚持含蓄美学的艺术传统相比,“青春版”《牡丹亭》吸收了部分现代舞台剧的表现手段,舞美、服装、道具、声效极尽精美,在有所突破的同时,创作者尽量保存原著的意旨内涵。这为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传统剧目的年轻人在心理接近性上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 旧时昆曲一唱就数小时,辞藻华美温婉,服装长袍大褂,有着回避演员形体特征的审美情趣,保持它的一成不变是不太符合当代人观赏心理的。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创作者选用秀丽、俊朗的年轻演员,在尽量不改变汤显祖原著精华的前提下,将新版本提炼得更加精简和富有趣味。其脉络清晰流畅,故事丰满起伏,与青年人的欣赏习惯达成契合,用一种现代的方式全新演绎了这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对女演员配以收腰白披,绣以蝴蝶点缀全身,既突显了女子娇好的身段,灵动的蝴蝶随曼妙的舞姿起伏,又成为梦境的最好注释。传统的唱腔,配合新时代的审美情趣,使得保留了经典本身的创作不失情感底蕴。 青春版不是声光电的种种堆砌,也不是只展示演员身段唱词的舞台格套,更不是摆脱了原著意蕴的误读错解,而是用现代人的眼光、现代人的表达形式、体味、挖掘传统的魅力,并使之与当代时尚恰当结合的典型。[1] 2.《暗恋桃花源》之艺术语言的再加工 话剧《暗恋桃花源》于1986年在台湾首次公演,取得巨大成功。1992年赖声川又将剧本改编为电影获得了诸多国际奖项。就话剧版本来说,经历了五次创作演绎的《暗恋桃花源》,由于时代的变迁、演员自身诠释的情感释放,每一次演绎对观众、演员和创作者来说都有着不相同的内涵体验。这也是创作者一次又一次将该剧搬上舞台的内部动因之所在。时隔首演20年,在大陆上演的《暗恋桃花源》,拥有全新的演员阵容和演出空间,加之观赏者的背景差异,使得整个剧作显示出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气质。 在台湾演出的第四版《暗恋桃花源》,赖声川参考了台湾歌仔戏的形式,其中老陶进入桃花源是吊着钢丝进去的,这是因为这个剧在台湾有基础,在大陆演出时候,不必玩什么花样,呈现给观众一个原汁原味的《暗恋桃花源》就好。[2] 在艺术语言的再加工上,演员针对导演的想法来进行无剧本排练,名字、形式等可能都是最后才确定。此剧创作的年代距今已比较远,所叙述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对于年轻观众显得较为陌生。因而,在大陆上演的此剧选择了较为开放和兼容并包的姿态。在排练过程中,很多源于生活的、很市井的语录被加入剧本。除此之外,在不同城市演出时,适当加入的地方方言与当地观众拉近了距离,把本来束之高阁的剧场文化一下子落回生活本身。如在温州演出的《暗恋桃花源》,加入了的越剧元素;在重庆演出的时候,演员使用了重庆方言,并在不影响剧情的前提下替换使用了重庆本地的地名作为台词,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传播效果的可能性分析 1.回归的文化符号所带来的差异化效果 对于有着一定媒介素养和知识体系,却又接收了太多文化快餐的人们来说,对传统文化的内在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当传统文化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文化精品的数量有限,甚至有一定信息亏欠的时候,一部承载了较为丰富传统与现代文化符号的剧作必然会引起广泛关注。观众希望从中获得别样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体验。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放到传播过程的中心地位,把受众接触媒介的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达到“满足”的过程。因此,受众主动性的选择,对剧场文化自觉自发的体验行为,是吸引部分观众的原始动力所在。 “剧场不光是一个沉重的身体场所,也是一个真实的聚会场所。在这里,审美建构与真实的日常生活独特地交织在一起。与一切物体艺术与媒体传播艺术不同,剧场内不光发生艺术行为本身(游戏),也发生接受行为(看戏),两种行为都是发生在此时此地的真实活动,符号、信息的发射与接收是同时发生的。”[3] 如果按照麦克卢汉对媒介“冷”“热”的划分,剧场艺术由于填充了舞台、道具、灯光、布景、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云南省地质灾害治理验收规程.pdf VIP
- 网店推广认知—网店推广新技术.pptx VIP
- BS EN 62381-2012 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工厂验收测 试(FAT)、现场验收测试(SAT)和现场集成测 试(SIT).pdf VIP
- 高分子材料化学试题3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初中历史人教版(部编)第9课 秦统一中国部优课件.pptx VIP
- 11、飞行管理、导航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语法some和any练习题.pdf VIP
- 供货意向协议书样本.docx VIP
- 南京工业大学2019-2020_一_物化试卷A试卷.docx VIP
- 九江学院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大学语文》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