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人后裔生产生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守陵人后裔生产生活

PAGE \* MERGEFORMAT PAGE \* MERGEFORMAT 5守陵人后裔的生产生活东陵守陵人清代,在东陵设置了庞大的管理机构,负责陵寝的祭祀、管理和守卫。这些守陵人以满族人为主,主要分四个系统,即内务府、礼部、兵部和工部,由东陵守护大臣(宗室王公)管辖。东陵守护大臣驻在陵区迤东马兰峪的王府和公府;各陵寝内务府人员住在相应陵寝的附近,称“圈”;礼部、兵部人员住在陵区风水墙外的马兰峪、南新城等处营房。以上机构俗称“三镇、九营、八圈”。陵寝工部衙门在今天的石门镇。另外,负责陵区外围安全的绿营总部设在马兰关,由总兵官统辖。至清朝晚期(光绪九年)统计,东陵内务府总人数为1100人左右;礼部总人数约1600人;八旗兵部共有官兵1200多人;石门工部人数有四、五百人;马兰镇绿营有官兵3157名。以上人员加在一起约8500人。清代守陵人的职业俗称“铁杆庄稼”,政治地位高,待遇优越。如陵区所在的遵化,地方主官是七品知县,后来改为直隶州,主管官升至五品,而在守陵人中,七品以上官有423名,五品以上官员为273名,五品以上的就有57名,七品以下人员比比皆是。在生活上,守陵人有俸饷,有公房。每家遇有红、白喜事,朝廷还要发红、白赏银,红事赏银2—10两不等;白事赏银4—20两不等,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清朝统治者很重视对守陵人进行精神控制,不断对他们灌输封建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八旗营房都建有“关帝庙”,在内府各圈建“文昌庙”,向他们宣扬“忠君节孝”思想。家族内的事务和各种纠纷全部由族长调解裁理,不得去官府告状。每到腊月三十晚上,这些满族守陵人都要聚集到族长家里拜祭“索罗杆子”,即满族祭天用的木杆,通常高13尺,上面盛食物的“斗”像一个圆盘,直径7寸、高6寸。届时,按长幼辈分,面对神杆行三拜九叩礼。遇有婚庆,新人也要去祭拜,表示不忘祖宗。守陵人的礼节非常严格。每天清早,晚辈要向长辈行“请安礼”,也称见面礼,若出远门,要向长辈辞行,回来后也要向长辈行磕头礼。每天晚上,晚辈要到长辈屋里“站规矩”伺候,特别是当儿媳妇的,要随时侍奉公婆,如递烟、献茶(满族无论男女,平日习惯吸烟、喝茶)时,烟袋杆必须双手恭恭敬敬横向递过去;端茶不能随便说话。否则,婆婆就用烟袋锅刨脑袋,用茶水泼身。虽然同是看陵的,但等级分明,在称呼上就很明显,:对守护大臣称“王爷”或称“公爷”,三品总管以上的称“大人”,四品郎中以下至七品的官员一律称“老爷”,长着白胡子的差役,见着年轻的官员也得称爷、请安。据当地老人回忆,东陵各陵的重要职位,一直被九家垄断,早期是郭、张、汪三姓掌权,而后被刘、李、王三姓取代,最后归沈、邵、黄三姓。随着时代的发展,守陵人原来的那套封建礼法早就不用了。但在语言上,还保留着京腔京味,一些口语沿用下来了,如在家里管祖母叫“太太”;管叔伯叫“大爹”“二爹”等等。在饮食上,东陵人喜欢冬、春两季吃蛤蟆。在住房上,随处能看到青水脊、大博风、相公帽烟囱的青砖布瓦房子。1935年,在日本人策划下,汉奸殷汝耕为首的伪冀东反共自治政府曾以“保护清东陵”为名,把守陵人居住的东陵三镇及各营圈划为特别区,包括马兰峪、南新城一带26个村,机关设在马兰峪,称“兴隆办事处”,隶属伪兴隆县。东陵地区的满族人民从此陷入巨大的民族危亡之中。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盘踞在东陵地区10年之久的日伪势力烟消云散。由于国民党退踞大西南,所以日本投降后,东陵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在中共蓟遵兴联合县马兰峪特区区委的领导下,东陵、马兰峪一带的广大满族群众终于摆脱了饱受奴役的屈辱命运。当时,东陵地区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各村都组成了工会、农会、妇联会,建立了民兵武装,领导农民进行反对土豪劣绅和高租重利的斗争,对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实行了“二五减租”的政策。1946年5月,中共领导的蓟遵兴联合县撤销,遵化重新建县,东陵、马兰峪地区从兴隆县划回遵化县,原蓟遵兴联合县马兰峪地区的户口由遵化县马兰峪派出所接管。1946年夏季,在马兰峪建立了中共遵化县第三区区委会。从绝境中获得了新生的广大东陵满族贫苦民众,对共产党充满了感恩热爱。在党中央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他们积极参加土改运动,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很多人成为运动骨干,还被选为农会及各级组织的干部,一些优秀分子如:旗人蔺华山,礼部人罗田,绿营人徐连喜,内府人孙凤山等,还被提拔到区里担任了各部门的领导工作。旗人孟国环、罗青山还分别被选为副区长和区委书记。各村都组成立了新农会,进行打土豪,分田地,清算复仇运动。在斗争大会上,苦大仇深的满族贫下中农得以申冤报仇。对罪大恶极,欺压人民的恶霸地主,效忠日寇,充当帮凶的日伪汉奸,给予了应有的惩处。广大满族贫苦大众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图3-1-1东陵满族乡政府)到1947年上半年,清东陵的满族群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