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 行).doc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 行).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 行).doc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 (试 行) 编 制 说 明 根据市政府领导的指示,按照“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工程优质现代设计、同济大学、市园林院、全筑等单位专家,总则、规划与环境、住宅设计、综合配套建筑节能住宅装修等个部分附了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试行) 目 录 1总则 2规划与环境 2.1规划设计 2.2交通2.3住区环境 3住宅设计 3.1设计原则 3.2单元设计 3.3套型设计 4综合配套 4.1配套原则 4.2市政公用配套 4.3公建配套 4.4绿化配套 4.5交付条件……………………………………………………13 5建筑节能与住宅装修条文说明 附录一 用词说明………………………………………………29 附录二 名词解释 附录三 装修基本配置表格……………………………………32 参考文件与规范汇编1总则1.0.1为规范和指导本市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开发单位推进和建设保障性住房,明确建设要求,依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2保障性住房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动迁安置房等。 1.0.3新建保障性住房应结合自身特点,突出以人为本,按节能省地型“四高”优秀小区标准,建设适应上海现代普通居民生活居住水平,“规划科学、配套健全、环境优良、工程优质”的宜居社区,并争取达到《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GB/T50362-2005)规定的A级住宅的性能要求。 1.0.4保障性住房建设,应符合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的要求,并与所在区域周边环境相协调。 保障性住房建设应1.0.6保障性住房建设应按照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理念,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倡导工业化生产方式,建设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安全健康的技术。1.0.7保障性住房建设应注重建设过程管理,加强安全和质量监管,严防住宅质量通病,严格执行分户验收制度;积极采用质量认证和能效标识的产品,确保工程质量。 1.0.应执行国家和本市相关建设标准、规范、规程及。 2规划与环境 2.1规划设计 2.1.1新建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应遵循环境适宜人居、公共交通便捷、生活设施便利、地质条件安全的原则,并符合下列条件: 1)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选址应与现状或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或其他大型公交设施相衔接,并可通过公交短驳与现状轨道交通站点或大型公交枢纽接驳。 2)有机结合所在区域的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产业布局,合理控制规模,居住与就业联系。 3)优先选择教育、医疗、社区管理、养老、文体、商业、金融等公建以及市政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区域进行规划建设。 2.1.2 大型居住社区应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进一步提高住宅用地比例 2.1.3 大型居住社区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应同步编制市政、公用、公建、等各类专业规划,将专业规划成果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 2.1.4大型居住社区市政道路应适当加大路网密度,缩小路网间距,形成适宜的街坊(宗地)用地规模(表2.1.4)。支路级市政道路红线宽度宜为20m左右,道路线形不宜过于通直。道路规划红线应满足公交港湾式设站和交叉口渠化需要。 表2.1.4大型居住社区路网密度和街坊(宗地)用地规模推荐 区位 道路网间距(m) 道路网密度(km/k㎡) 街坊面积(公顷) 中心街区 约150,不大于200 10-15 2.5-4 一般街区 约250,不大于300 8-10 5-8 注:道路网间距指道路中心线间距离。 2.1.5保障性住房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应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2.1.6保障性住房在规划设计阶段应重视相邻地块的日照影响。公共租赁住房的日照标准。 2..7大型居住社区以及本市规划管理特定区域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应注重城市设计,重视建筑形体与空间的整体环境效果。 2.1.保障性住房应根据地块条件合理选取住宅单体形式,宜通过不同高度和不同类型的建筑合理布局以及环境设计,形成具有围合感的组团空间。 2.2交通 2.2.1保障性住房建设应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道路等配套设施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网络和大型公交枢纽的运营效能;相应的大型公交枢纽和轨道交通站点考虑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车换乘设施 2.2.2保障性住房建设在项目详细规划阶段应重视交通专业规划的整合,在地区交通规划制定和实施中优先保证公共交通设施的配套完善。其中,公交线网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1)根据功能分级,形成以地面公交为基础,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明确公交骨干、区域线、驳运线,形成合理科学的线网布局。 2)提高换乘效率,公交线网形成网络,充分整合周边地区公交资源;位于中心城区以外的保障性住房居住区域,

文档评论(0)

changlipo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