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豫剧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豫剧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

试论豫剧文化传承及其特殊功能   摘要: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在河南省发源、发展,流传至今,成为一种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成就较高、流传面较广的一种戏曲,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从民族社会学的观点看,其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必然性同时具有特殊功能。   关键词:豫剧 文化传承 功能   中图分类号:J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豫剧广泛流传在河南、山西等一带,是中原地区戏曲中的一朵奇葩。豫剧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又塑造了一代新人。   一、豫剧的流传   河南省简称“豫”,故解放后定名为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豫剧在清末民初已经形成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高调五大流派,在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广泛流传。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南长期居于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处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丰厚的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中,戏曲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富矿”[1]。   豫剧是河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节奏鲜明、诙谐欢快、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特点使豫剧在中原大地广泛流传,滋润着代代中原儿女的心扉。   二、豫剧的传承方式及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是华夏子孙传承生活的使命,豫剧的起源、繁荣发展、广泛流传离不开一代代的豫剧传承人。豫剧得以广泛流传至今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播:在自娱活动中传承;在舞台表演中提升;在文化活动中传习;利用现代传媒和传播工具进行传播;兴建豫剧表演学校、走进课堂等。   豫剧以历史小说、演义、婚姻、爱情等为题材,逐渐融入时代性元素,题材不断更新,更加贴近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之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豫剧从街头巷尾的自娱自乐,逐步走向了舞台表演,荧幕表演。电影《七品芝麻官》获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戏曲影片奖,其中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脍炙人口。《小二黑结婚》成为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保留节目,经久不衰。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为提升豫剧演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组织其学习文化和戏剧理论,不断提高演出水平。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戏曲剧种。进入 80 年代后,不少艺术门类,所有戏曲剧种都在惊呼危机,而豫剧却在与困难的奋力拼搏中显示了它特有的生命力,继续为自己赢得了荣誉。豫剧的上座率、自给率,豫剧的演员人数、观众人数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   三、豫剧的特殊功能   (一)教育功能   普丽春指出:“教育在任何民族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最有效的莫过于兴办学校”[3]。豫剧教育从起源到发展经过了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口儿相传,街坊邻居的互相引导,从一种最原始的、初级的教育方式流传发展至今。豫剧的教育内容多与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豫剧题材的来源如此丰富,可以说其教育功能体现的极其明显:   (1)传承、弘扬民族文化。豫剧的演出常常和节日、民俗活动相伴。比如说春节、庙会等节庆日,现如今,豫剧更是走进了百姓的寻常生活中。颇受广大豫剧戏迷朋友喜爱的《梨园春》节目,开办十多年来,收视率节节攀升,是同类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节目。它的主要形式,就是呼应民间的戏曲热情,鼓励民众参与。节目中不仅有专家点评,也有普通男女老少表演,年纪最大的80多岁,年纪最小的3岁,可谓是全民参与。在晨练的公园里,到处可见三五成群的豫剧爱好者,吹拉弹唱互相切磋,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使人们在娱乐中接受并不断传承豫剧文化。   (2)传授文化知识。豫剧题材多来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这些事件呈现在舞台上,一些历史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被神化、传奇或夸大,但是基本的历史故事还是真实存在的。像包公戏教化我们为官要清廉、秉公无私;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则向我们传达了民族之义,爱国之情。也有新中国先进模范先进事迹的政策戏、政治戏。舞台艺术与现代媒体相结合共同向我们传递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二)社会文化功能   豫剧作为中原文化艺术代表,以“承东启西纳百调,连南贯北融一台”的特点广泛流传,与中原所处的地域位置密切相关。从清代乾隆年间诞生以来,豫剧历经峥嵘岁月而长盛不衰,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成就较高、流传面很广,这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从民族社会学的观点看,它的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原因,也有其历史必然性。它和中原社会历史密切相关,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文化功能[3]。   (1)审美功能   豫剧的审美观讲究自然美,舞台上呈现的人物多具有诚实有信,豪气冲天、爱国、刚正不阿、不畏强暴、助人为乐、勤劳勇敢、嫉恶如仇、广交朋友等性格特点。这些传统审美观,在豫剧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angsheke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