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加油站——语言文字园地
教师加油站——语言文字园地 “戴上紧箍咒”,对吗? 报端时常可见“给资源开发戴上紧箍咒”“恶意软件将被戴上紧箍咒”之类的说法,请问:“戴上紧箍咒”,对吗? 箍是箍,咒是咒 张荣初 《西游记》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孙悟空被唐僧从五行山下解救出来后,保唐僧西天取经。路遇剪径,悟空抡棍打死六个山贼,遭唐僧严厉指责。悟空一怒之下决定离开唐僧,回花果山去。 观音菩萨知道孙悟空顽劣,恐唐僧制不住他,就化作一老妪,授唐僧一套衣帽,嘱咐给悟空穿上,并说:“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凶,也再不敢去了。” 悟空受到龙王的点拨,回到唐僧身边,继续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唐僧假称要吃干粮,悟空到包裹中去取,见到衣帽,穿戴上身。唐僧见他戴了嵌金花帽,不吃干粮,却默默念了那紧箍咒一遍。悟空头疼欲裂,满地打滚,伸手摸头,“似一条金线模样的”金箍紧紧勒在头上,取不下,揪不断,已生了根了。 《西游记》的故事说得明白,悟空头戴取不下的金箍,唐僧会念能使金箍缩紧的“紧箍咒”,从此,悟空受制于唐僧,再也不敢轻易忤逆师父的心意。“戴上紧箍咒”显然是将“金箍”与“紧箍咒”混为一谈了。 吴承恩只用“念”字 鹤翔 “紧箍咒”因《西游记》而广为人知,吴承恩使用“紧箍咒”的方法,当是可资借鉴的范例。 十四回:“我念得(的)是紧箍经,何曾咒你?” 二十七回:“‘……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 五十八回:“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又:“望如来方便,把松箍儿咒念一念,褪下这个金箍,交还如来,放我还俗去罢。” “紧箍咒”又名“定心真言”“紧箍儿咒”“紧箍经”等,与之对应,还有“松箍儿咒”。每次使用,这玩意儿都是“念”的,吴承恩没用过“戴上紧箍咒”。 且说《大话西游》 吴全鑫 在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中,传统的《西游记》被完全颠覆,老实、虔诚的唐僧成了一个油滑至不堪之境的人物。这位唐僧在劝导悟空西行时还唱了一首Only you,以图打动悟空。歌词中有一句便是“戴上紧箍儿(或:戴翻个箍)”。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大话西游》“无厘头”的风格,但是得承认,至少“戴上紧箍儿”没被荒诞成“戴上紧箍咒”。 被一个箍、一篇咒语制服的,在《西游记》中共有三个。除了孙悟空,一个是被观音收服之后成为落伽山守山大神的黑风山熊罴怪,一个是收服后成为善财童子的圣婴大王红孩儿。三个箍,功效相似,但名称及咒语各异。在收红孩儿的故事中,观音告诉悟空:“我佛如来赐我往东土寻取经人的‘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先与你戴了;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这个金箍儿未曾舍得与人,今观此怪无理,与他罢。”在金箍儿套住红孩儿后,观音要念咒语,悟空以为是要咒自己,很害怕,求观音别念。观音解释说:“这篇咒,不是《紧箍儿咒》咒你的;是《金箍儿咒》咒那童子的。 “金”“紧”“禁”三个箍,经过“戴”“套”,成了孙悟空、熊罴怪、红孩儿除之不去的束缚,而要发挥出“箍”的效能,则必须“念”“咒”。 可见,“戴上紧箍儿”,only you! “紧箍咒”的比喻义 盛祖杰 上网搜索“紧箍咒”,它搭配的动词有:戴、套、悬挂、缠、摘……看来,“箍”“咒”不辨并非个别,而对“紧箍咒”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差异主要在“紧箍咒”的比喻义上。《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释义基本一致:比喻束缚人的东西。《辞海》:“比喻束缚或逼迫人而使人难受的事物。”商务版《成语大词典》:“比喻束缚人手脚的框架。”《现代汉语惯用语规范词典》提供的比喻义是:“整治人的言辞或措施”。“紧箍咒”的比喻义可以是“东西”“事物”“框架”,甚至“措施”,难怪与它组合的动词“丰富多彩”了。 “咒”,原本只能“念”。《西游记》中唐僧“诵习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念得烂熟,牢记心胸”。但那“紧箍咒”出了《西游记》到了别人手里,就可“戴”可“套”可“缠”可“绕”,再也由不得吴承恩了。 不能乱点鸳鸯谱 李惠东 “套上紧箍咒”的说法为数不少,甚至《人民日报》都拿它作标题:“给权力套上‘紧箍咒’”(XX年10月18日第13版)。但这种搭配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有引申义的词语很多,它们搭配的词语必须适合其本义。比如“及时雨”,本义是及时、解渴的雨水,比喻在紧急关头解救危难的人或事物。灾民收到赈灾款项与物资,能说“感谢某某送来及时雨”,却不能说“感谢某某捐赠及时雨”,因为“雨”与“捐赠”搭配不当。 同样,“紧箍咒”有引申义,但与之配合的词语应该适合“紧箍咒”的本义。“紧箍咒”是定中结构,其中心词“咒”是“语句”的意思,与“戴”“套”等是无法相配的。 但“戴”无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