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散文 漫说《论语》之儒家五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散文 漫说《论语》之儒家五经

教师散文 漫说《论语》之儒家五经   说起五经大家顺口就能说出“诗、书、礼、易、春秋”。这些书是古代科考必读之书,对于现代的我们除了知道他们的名字之外,对于内容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在此就来说说传承几千年的儒家经典之作。   之前说了《礼记》有一篇叫作《经解》,里面有五经解读与点评,读过之后细细想来,原来就是那个样子。原来自己不以为然,我想大概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够了解书中所写道理,只有现在静心之后才能慢慢体会。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也”,就是《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很多会问为什么《诗》会教育我们成这个样子,这就要追问“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孔子,删减各地诗歌而作《诗经》,其中教化就是朝着“温”的方向。然而这是《诗》的好处,那么它的不好是什么呢?这里也说了,“故《诗》之失,愚”,老去搞学问的人,变成了书呆子,也很是让人讨厌的。   “疏通知远,《书》教也”,《书》就是《尚书》,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我们都知道读史可以明智,过去人们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的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一旦人能够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就知道“远大”,不仅会俯身前行,更会抬头看天知方向。这个远大还可以用一句诗来说“世事正须高着眼,宦官不厌少低头”。而“《书》之失,诬”,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国历史怎么写的问题,宋朝的历史是元朝人写的,明朝的历史清朝人写的,事情隔了那么久,各种观念和成见不同,有时候真相需要自己去找寻。   “广博易良,《乐》教也”,乐包括了,音乐、艺术、活动等,在我们传统文化中,这些都包括在《乐》里。这里说育乐的要旨,以养成“广博”的胸襟,“易良”是由坏变好,平易善良,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之失,奢”,如果我们只顾着艺术,社会风气变得太奢靡了,就像现在的“娱乐”的精神被口伐笔诛,这个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絮静精微,《易》教也”,《易经》我是没有办法评价的,因为其中太过于深奥,它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结晶。它说一切都是变化,卦象从乾、坤开始到未济结束,循环不止。里面深意难以解读,若想懂的话,要靠机缘和悟性。“易之失,贼”,一个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手拿八卦,未卜先知,这样的人好吗?很坏的,不是有一句话“天机不可泄露”吗?所以“察见渊鱼者不祥”。如果没有道德而通易经,这样的人可怕的很。   “恭俭庄重,《礼》教也”,是人格的修养与熏陶,暂且不说老子的那句“礼,忠孝之薄也”。人若璞玉,如切如磨,才知礼,才明规矩,才成器。“《礼》之失,烦”,过分的讲究礼数,就会烦死了,就像全听医生的,什么都不能吃了,全听律师的,动辄犯法,走路都不敢走了。这“礼”也要懂中庸之道,恰到好处。   “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人世上许多事情的原委,因果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因此常有人说历史是重演的?历史会重演吗?不可能,人与人之间的心态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大原则却是不变的。不管有没有重演,前车之鉴还是有的。如果我们知道某件事情发生过,古人也有这样一件事,它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就会知道,这就叫做“比事”。其实我们在写论文,引文据典来证明,也是“比事”。“《春秋》之失,乱”,一个人懂了春秋大义以后固然是好,有时候读多了问题就来了,不然怎么会有“士以文乱法,侠以武乱禁”之说,做了比喻一个不会武功的人,最后可以寿终正寝,而会武功的却不知所死的道理是一样的。    五经解释太过浅薄,实在惭愧,只能通过前人留下的足迹探寻一枝半棱,然而书每读一次就更有深的体会,故记录下来,一来对比自学,记录这个年纪每个晚上的点滴,一来分享,也许茫茫中,有人从远方走来通了懂了,岂不亦乐乎。   说起五经大家顺口就能说出“诗、书、礼、易、春秋”。这些书是古代科考必读之书,对于现代的我们除了知道他们的名字之外,对于内容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在此就来说说传承几千年的儒家经典之作。   之前说了《礼记》有一篇叫作《经解》,里面有五经解读与点评,读过之后细细想来,原来就是那个样子。原来自己不以为然,我想大概在年轻的时候不能够了解书中所写道理,只有现在静心之后才能慢慢体会。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之教也”,就是《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很多会问为什么《诗》会教育我们成这个样子,这就要追问“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孔子,删减各地诗歌而作《诗经》,其中教化就是朝着“温”的方向。然而这是《诗》的好处,那么它的不好是什么呢?这里也说了,“故《诗》之失,愚”,老去搞学问的人,变成了书呆子,也很是让人讨厌的。   “疏通知远,《书》教也”,《书》就是《尚书》,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我们都知道读史可以明智,过去人们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的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一旦人能够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就知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