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励志文章 假期,别忘了梦想
教师励志文章 假期,别忘了梦想
记得在名师颁奖仪式上,我曾经代表各位名师发言,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追梦人》。为此,我们成立了“名师成长工作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措施,大张旗鼓地搞了一系列的研修活动,影响很大。
然而,一路走来,有些地方还是差强人意。比如,交流读书的场面略显尴尬;博客参与的人数仍然偏少;外出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最为纠结的是,我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似乎脱离了当初“追梦”既定的轨道。确切地说,活动参与不少,但自我提升不高。就像写博,数量上去了,但质量没上去,尤其是教与研的含金量。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有个故事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读大一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砍树哲理》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教授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你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教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教授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老教授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你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出发太久了,竟然忘了为什么上路?人这一辈子,上班也好,做生意也罢,赚钱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有目标的人生叫航程,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
原来,问题在于我们习惯了让心“流浪”,让自己随波逐流,让自己随遇而安。于是,当琐事缠身的时候,我们就有了“逃离”既定目标的借口,就有了得过且过的态度,就有了欲盖弥彰的不安。
上班的时候,“忙”让我们走偏了“航程”;放假的时候,“闲”让我们疏远了“目标”。在蹉跎的日子里,我们把“梦想”放在心灵的某个角落,想着念着,却淡着冷着,就像走在茂密的森林里遇见了野兽,只顾害怕,却忘了拿起有效的武器。
于是,我对自己说,“假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份考验。我们在空暇里所做的事,决定了我们与他人的不同。”
接着,我又对自己说,“假期正是充电的好时候”,看看书、练练字、写写文章,一切都可在“沉默”中找到自我,一切都可在安静中重拾方向。没有了琐事的干扰,心灵就有了隔世的篱墙。一心寻禅,一心向上。
下面这段话,抄来与我一样的“追梦者”共勉:
但凡优秀之人,皆有某段沉默的时光。困苦不抱怨,孤寂不责难,不断地努力攀登,终会在黑暗之夜,寻找到绚丽的盛开之花。命运的精彩,不只在轰轰烈烈之间,那些平淡与安静,亦是心灵的另一种力量。
记得在名师颁奖仪式上,我曾经代表各位名师发言,题目是《做一个快乐的追梦人》。为此,我们成立了“名师成长工作室”,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措施,大张旗鼓地搞了一系列的研修活动,影响很大。
然而,一路走来,有些地方还是差强人意。比如,交流读书的场面略显尴尬;博客参与的人数仍然偏少;外出学习的机会十分难得。最为纠结的是,我们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似乎脱离了当初“追梦”既定的轨道。确切地说,活动参与不少,但自我提升不高。就像写博,数量上去了,但质量没上去,尤其是教与研的含金量。
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有个故事能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读大一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教授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 《砍树哲理》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