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随笔 我——一个80后的童年生活剪影.docxVIP

教师随笔 我——一个80后的童年生活剪影.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随笔 我——一个80后的童年生活剪影

教师随笔 我——一个80后的童年生活剪影   我是一个80后,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小村庄度过的。父辈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日子虽清贫却快乐。每每忆及童年,那一幕幕便如汩汩清泉般慢慢涌出,越来越多,越来越近。   通往菜园的小路。爸妈在沟里开辟了一个菜园,通往这个菜园有三条路,一条是可以通车的大路;一条是只能一人通过的羊肠小道;还有一条是我们小屁孩们自己淘气“开辟”的路——其实就是几棵灌木,灌木的下面有长长的粗壮的根须,因为长期雨水的冲刷,很多已经裸露在外面。我们都喜欢“不走寻常路”。顺着根须往下爬,离地面还有一米多的地方是没有根须的,我们纵身一跳,就到了松软的土地的怀抱。上去的时候,我们需要窜一下才能够到根须。在通往菜园的小路上,有一种叫做斑蝥草的植物,它的叶子非常锋利,常常会把手划出口子,可是它的茎却是很光滑的,抽出来可以“戚锅派”,有点像高粱杆,几十根平铺在一起,用线固定,修剪成圆形。我们平时拿它放包好的饺子。妇女们干农活难免划伤。有一次奶奶的手划伤了,流了很多血,可是她并没有太当成一回事,只是用镰刀弄了一根榆树条,剥了榆树皮,紧紧的缠在了手上,又继续干活了。那时的女人一点都不矫情。奶奶还有很多偏方,比如积食的时候吃点“江梁籽”,上火的时候煮点黄花苗(蒲公英)。正因为没有受到化学物质的侵害,奶奶现在已近快90了依然很健康。   小河。虽然是北方,我们村却颇有点南方水乡的味道。一条小河从村中经过,小河的上游有大片的芦苇,下游是成片的稻田。小河从一条大堤下面穿过,用的是水泥铸成的大概直径有半米的管子,我们顺着小河漂流,水小的时候,我们会穿过长长的管道到达大堤的另一面,那感觉,应该比坐在小船上通过双龙洞还好玩吧。小河上有座白石桥,妇女们经常在白石桥边洗衣服。有一次,妈妈在白石桥边洗藕,我在另一边拿着小钉耙钩水草玩,不知怎的就掉到河里了,奶奶当时下工回来,前一眼还看见我后一眼就不见了,就迅速跑到河边救我,当时我只差一点就冲到白石桥下面了,还好,奶奶救了我,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屋后的地。我家屋后有一块地,是专门跟人家换的,图的就是离家近。那块地里什么都有,苹果、杏、 草莓、南瓜、豆角、萝卜、青菜......苹果是黄香蕉,长熟了不好吃,青的时候最美味,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苹果。可即便很好吃,也只卖五毛钱一斤。上郑师的时候,妈妈喜欢到我们学校门口卖苹果,主要也是想看看我。可我不想让同学知道我妈在门口卖苹果,不想让我妈来我们学校门口卖苹果。现在想想,真的很惭愧。草莓小小的,没有现在的大,可是很美味。萝卜是我学会种的第一道菜。在田埂上,每隔一定距离撒上几个萝卜籽,用脚轻轻踩平。萝卜长的很快,很有成就感。最有成就感的还属摘南瓜,南瓜像和我捉迷藏一样,一会藏在树杈后面,一会藏在草丛里,一会儿藏在大大的叶子下面,正是这寻找的过程像寻宝一样,我觉着特别有趣,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满一三轮车。屋后还有几棵杏树,那是我小时候在放学路上采的杏树苗,我放学路上有一块杏树地,杏树下有许多杏树苗。要连根挖出,连土握成个小圆球,放进塑料袋里。家人还是很宠我的,我让种就种,还培育成了大树。我家院墙根种了几棵丝瓜,那种丝瓜很细,跟现在超市里卖的不一样,可是很好吃,只是清炒丝瓜,就已经很美味了。我不知道现在饭店里为什么要把丝瓜和鸡蛋一起炒,还要把丝瓜皮全部削掉。小时候吃丝瓜都是用筷子棱刮的丝瓜皮,极大的保留了丝瓜清鲜的味道。去了很多饭店,也自己尝试做了很多次,可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小时候炒丝瓜的味道了。那时做饭,该炒菜了,妈妈才让我去摘辣椒、拔葱。试问,这种新鲜,又有几个饭店能够做到呢?这大概就是我吃不惯外面的饭的原因吧。我们家吃饭是很讲究的,一直到现在,和面有专门的面盆;蒸卤面有蒸卤面的铁锅;下饺子、面条有专门的锅;煮汤有专门的汤锅。妈妈做饭的环节是一点不能错的,错了一点味道就不对了。这也是我很长时间吃不惯婆婆做的饭,也吃不惯自己在自己的小家做的饭的缘故。因为我们都没有把做饭当做事业来经营。   千层底。小时候穿的鞋,都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儿。做千层底的工序很复杂,先要把碎布头用浆糊糊到墙上,糊厚厚的一层晾干,照着鞋样剪下来,好多层叠在一起,用针锥先扎眼儿,再用小针穿棉线,密密实实的一层,和现在的十字绣差不多。妈妈会在每层外面包上白边。妈妈含辛茹苦养活我们仨,我们却曾经不懂事过。妹妹曾经因为嫌千层底土气用刀子把鞋割破过。我是一直很朴素的,一直是妈妈的骄傲,上师范时,我还穿妈妈做的千层底老棉鞋。姨父是师范的老师,一次,他看见我穿的老棉鞋,说要给我买双新皮鞋,我感到局促不安,脚不知该放到哪里好。从此,我再也不穿妈妈做的鞋了,我忤逆了母亲,不知她当时有没有很伤心。   童年还有太多太多的趣事:爬界墙、摸脚猴、踩稀泥、摘荷叶、偷樱桃、埋核桃、摘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