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杨修比较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葛亮和杨修比较分析

?诸葛亮与杨修比较分析 摘要:诸葛亮与杨修同为三国时期重要谋士,年少富有才名,聪慧过人,但命运却截然不同。杨修恃才傲物,表现出名门望族知识分子的陋习,聪明过头反被聪明误,卷入皇室斗争漩涡,枉送性命。诸葛布衣出身,勤恳忠诚,极尽所能,为蜀汉终其一生。不仅得到刘氏的极度信赖,也备受当时朝臣和后人的敬仰。 关键词:杨修;诸葛;聪明;截然不同;糊涂 诸葛亮与杨修都是三国初创时期两个割据集团的重要谋士,他们在当代都是高级人才,属古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类人物,都生长在汉末军阀频繁争斗的乱世,是两个处于相同历史条件下身份相同、地位相同的青年才俊,但是,在如何运用聪明才智的价值取向方面,他们同为聪明人,他们的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的截然不同,其共同特点是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诸葛亮从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到219年十余年间一直是刘备的谋士,杨修在曹操身边近二十年也是幕僚谋士。 诸葛亮当他只身从山野中走出,以布衣草民之身在二强的风口浪尖与天下英雄风云际会,就使刘备集团从“失众势寡无立锥之地”,屡战屡败、辗转迁徙,兵微将寡,先依曹操,再奔袁绍,后投刘表。面临覆灭的生死存亡之际,又逐渐转危为安,并因地制宜实现了联孙抗曹,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继而又占据荆州,西取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然而,诸葛亮功高不盖主,极尽君臣之礼仪,既不飞扬跋扈,又不存非分之想,只是尽忠职守,不仅君臣无猜,而且同僚不妒。 杨修出身名门望族,有过人才智,因才思敏捷,聪颖过人,为当时舌辨之士。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孝廉,任郎中,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薄,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在揣摩、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反丢了自己的卿卿性命。他生于乱世,自以为聪明,结果因聪明之误,成了王室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本文就他们同为谋士身份的十余年间作以比较。 一、布衣诸葛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生于公元181年,“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父亲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属地方官吏,他家不算是名门高第的上层士族,所以诸葛亮自称“臣本布衣”。他的童年,是在东汉末年社会大动乱中度过的,父母去世后,家道中落、便随叔父诸葛玄颠沛流离投靠荆州牧刘表。坎坷的经历使诸葛亮从小就受到磨练,隐居隆中期间,他没有面壁苦读,而是广博多学,广结朋友,在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实践中学到了大量的社会知识和工、农、医等济世救民的本领,博览群籍,涉猎了大量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拜师求教,接触了当时因避战乱汇聚到荆州的天下鸿儒才俊。交谈中,他们对国家的盛衰存亡,现实的利弊得失,古今成败的经验教训,个人的爱好志趣,纵横捭阖,侃侃而论。正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友们的启发与帮助下,年轻的诸葛亮很快解决了读书求知中的种种疑难,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社会知识,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政治见解,表现出非凡的才识和敏锐的政治眼光,并在胸中逐渐酝酿成熟,谋求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 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当时,虽征战二十余年,但仍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在徐庶和司马徽的推荐下,几次登门相请诸葛亮,期求共图大业,机遇终于等到了。在诸葛亮心中,刘备正是他要选择的明主,因为刘备也是一位胸怀重振社稷大志的英雄,他从镇压黄巾军起兵,转战南北,曾担任过徐州牧、豫州牧等职,又有关、张等熊虎之将,却因无足智多谋的良臣辅佐,屡战屡败,先后曾投靠过吕布、曹操和袁绍,后又南下荆州投靠刘表。 在当时的群雄中,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兵微将寡,尚无基业,寄人篱下,颠沛流离的刘备?实际上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隆中,他对当时分霸天下的群雄都进行过详尽的分析,他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为国贼;孙权割据江东,属“窃命”之为,能用其才,但不能尽其才;刘表好谋无决,无四方之志;刘璋孱弱,难成大事。而刘备为帝室之胄,胸怀大志,“欲信大义于天下”,企望兴复汉室具有百折不挠的气概,且知人善任,又具济世之才,礼贤下士、仁厚爱人,身边已有一批文武人才,仍然思贤若渴,诚心求才,与自己有共同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刘备能屈尊枉驾,三顾茅庐,诚情可掬。因此,经过慎重观察,屡屡测验之后,诸葛亮深受感动,他不但将自己深思熟虑的统一天下的战略计划和盘托出,而且在交谈中,睿智的诸葛亮又以政治家的敏锐、思想家的缜密、军事家的果断,精辟地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总结历史,分析当时,预示未来制定了安邦定国,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战略方针,其中包含了政治、军事、内政、外交等众多内容,后人称为《隆中对》。刘备闯荡天下多年,始终未形成自己图霸天下的思维定势,诸葛亮的这番构思,高瞻远瞩,切中时弊,对刘备来说,无疑是拨云雾而见晴天。难怪他后来感慨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诸葛亮感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