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010.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浮动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BP曲线斜率< LM曲线斜率 M/P ↑ → LM右移→ r F ↑ →e ↑,R(本币贬值) NX ↑→ IS右移,BP曲线右移Y 。 结果:r变动不确定,Y↑ ,货币扩张非常有效;本币贬值,净出口水平提高使国际收支水平提高。 三、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BP曲线斜率< LM曲线斜率 在固定汇率制下LM曲线比BP曲线更陡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图中,A点为最初的经济均衡点,伴随着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曲线从IS0向右移动到IS1,从而形成新的内部均衡点B。由于B点位于BP曲线上方,故有顺差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尽管收入的提高会引起经常帐户收支的恶化,但国内利率上升又会使更多的外国资本流入,最终导致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三、固定汇率下的财政政策 BP曲线斜率> LM曲线斜率 当BP曲线比LM曲线更陡时,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正好相反。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IS线从IS0向右移至IS1,内部均衡从A点移动到B点,由于B点位于BP线右下方,因此有国际收支逆差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国民收入增长导致了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从而净出口下降,尽管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但资本流入的增加幅度不足以弥补经常帐户收支的恶化,最终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四、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下,BP曲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图中,A点为最初的经济均衡点(内外均衡),若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LM曲线从LM0向右移动到LM1,从而形成新的内部均衡点B。由于B点位于BP曲线上方,故国际收支出现赤字。这时肩负着稳定本国货币的汇率的货币当局会用其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上购买本国货币以阻止其贬值。只要本国货币当局一直用其外汇储备来稳定国际市场上的本国货币的汇率,赤字就会继续存在。 四、固定汇率下的货币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内外均衡之间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失去了汇率的伸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结果尽管提高了收入水平,但导致了国际收支的赤字。产生赤字的原因是利率下降(资本外流)和收入提高(引起净出口的减少)。一般地,这种情况下货币扩张的效果同BP曲线与LM曲线斜率的关系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本章结束 * * * 三、顺差与逆差 2、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逆差表示持有国外资产的减少。一般来说,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稳定是不利的。 (1) 如果持续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源于贸易赤字,这是极坏的事情,它意味着一方面资本项目不能有结余,不能吸引或利用足够的外资和外债。另一方面表示在进出口的平衡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国际收支逆差必然导致本币汇率不断贬值,国内经济状况趋于恶化,通货膨胀趋于失控。 (2) 当国际收支逆差源于资本项目时,利弊不是很明确。 四、净资本流出函数 1、资本账户差额(净资本流出) F=流向国外的本国资本-流向本国的外国资本 2、决定F大小的因素 (1) 符号说明 rw—国外利率 r—本国利率, σ—利率差额对F的影响幅度 (2) 影响因素的作用 (rw-r)—正向影响 rw—正向影响 r—负向影响,r与F之间 是反向变动关系 五、国际收支平衡和BP曲线 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会出现差额,但是,一国追求国际收支平衡。 1、国际收支差额——研究平衡的前提 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 BP=NX-F BP>0,国际收支盈余; BP<0,国际收支赤字; BP=0,国际收支平衡 2、BP的经济学含义 表明NX与F的关系,意味着在国外的花费与从国外得到的收入不相等时,需要与国外发生资本上的往来进行调整。 五、国际收支平衡和BP曲线 3、BP方程 从NX=F出发,表明r与Y之间的关系 BP曲线含义:国际收支均衡函数其几何表示被称之为BP曲线。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即有BP=0。此时,将净出口函数与净资本流出函数代入,有 上式称之为国际收支均衡函数,其几何表示被称之为BP曲线。它表示,当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与利率r的相互关系。 01 02 03 04 05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新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斯密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进社会财富。如每个人都用自己擅长生产的东西去交换自己不擅长生产的东西,那对交换双方都有利。 (2)在如何进行分工的问题上,斯密认为,分工的标准是生产成本的高低。一国应把本国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即生产费用与外国同种商品的生产成本进行比较,以便决定是自己生产还是从外国进口。这就是要进行绝对成本的比较。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 (3)斯密进一步探讨了各国

文档评论(0)

js11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