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岳麓版)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思考: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新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一、国防科技领域,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思考:当时中国为什么要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一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文选》第3卷
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1、背景:
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进行核威胁;
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目的)。
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发展历程(六七十年代)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6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三年多一点时间,而同样技术发展速度,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放弃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科研条件,毅然于1955年回到祖国的火箭导弹专家 钱学森 中国“导弹之父”
邓稼先 中国“两弹元勋”
3、意义: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的什么?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
——杂交水稻
二、农业科技领域:“东方魔稻稻”
1、成果:
“南优2号”1973年
“超级杂交水稻”
2、推广:
中国、世界
自70年代中期至2001年,中国已累计种植杂交水稻30多亿亩,增产粮食40亿吨,创造经济效益4000多亿元。
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获得第一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三:信息领域:“银河”系列计算机^*中~国教育出版网#]1、成果
“银河”-Ⅰ巨型计算机(1983年)
“银河-Ⅰ”型计算
机诞生于1983年, 它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2) “银河—Ⅱ”型(1992年):10亿次/秒
“银河”-Ⅲ巨型计算机(1997年)
2、影响:
1)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一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实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安全常识、典型案例、应急处置、隐患排查培训丨53页.pptx
- 中国慢性创伤后疼痛诊疗指南(2025版).docx
- 商场半户外广告机--商场媒体数字信息发布系统技术方案.doc VIP
- 风能发电项目立项审批、开发、建设、运营、所需手续的流程.docx
- JB∕T 12604-2016 行星滚柱丝杠副.pdf VIP
- 大模型备案-落实算法安全主体责任基本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docx VIP
- 初中历史初中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复习测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第二讲 命令、决定、决议(教材).docx VIP
- 试论农村10KV配网工程的创新措施.doc VIP
- 华为产品可制造性设计指导书.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