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征精神和精神文明建设

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 常书红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长征精神与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有一个词出现的频度很高,这个词叫“竞争力”。比如国家的竞争力、民族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乃至于个人的竞争力。围绕竞争力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又被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是有形的,比如国民生产总值、军事发展、科技进步等等。软实力则是无形的,它的核心是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往往来自于这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在这个意义上,长征及其它产生的长征精神,不仅不应该被遗忘,而且应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长征精神的传播 长征的精神价值,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了世界的瞩目,首次将长征的事迹传向世界,并引起轰动的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于1936年6月的时候来到陕甘宁边区,并且在那里待了四个月。在此期间,他与毛泽东进行了长久深入的交流,搜集了关于长征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回到北平的第一时间,为英美的报刊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通讯报道,这些报道面世之后,曾经轰动历史。由这些报道汇编成册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1937年10月,由伦敦的戈兰茨公司出版,出版之后,短短的一个月之间,就发行了五版,以《西行漫记》的书名出版中译本之后,不到几个月,又轰动了国内和国外的华侨界。在香港及海外华人集中的地方,出版过《西行漫记》的无数重印本和翻译本。美国总统罗斯福也是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以后,开始产生了与中共接触的念头。在斯诺夫妇回国的时候,罗斯福就专门对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到白宫进行长谈,并且详细询问了中国的情况。在那之后,埃德加一直都关心着中国的发展,并且多次来华。 1972年2月,美国乒乓球队首次应邀访问北京,揭开了中美友好的新篇章。 尼克松总统访华的时候,斯诺非常渴望能够以记者的身份再次随同访华,可惜天不遂人愿,由于病魔缠身,他最终错过了这次历史性的重访中国的机会,不久就与世长辞了。 我们非常熟悉的加拿大共产党员,被毛泽东称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外科医生白求恩,正是在读到这本书以后,对毛泽东和红军长征由衷地产生敬意,不久便不顾一切危险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除此之外,另外还有两位长征的米粉也值得一提,一位是斯诺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她是在1937年也是经过了危险的旅程到了延安,并在那待了半年,写作出版了《续西行漫记》一书。在这本书的作者自述当中,她写道:“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发现新事物的旅程,发现了一种新思想、一种新人物。正在地球上最古老、最持衡的文明的中心所在,开开辟着新天地。” 另外一位就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了更切实地了解长征,他在年届76岁高龄的时候,怀揣着心脏起搏器,带着打字机来到了中国,也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了细致的采访。在此期间,他爬雪山、过草地,越过激流险滩,从江西瑞金出发,行程一万多公里,终于在1985年完成了震惊世界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书出版短短两年,就被发行到亚欧美几十个国家。 长征之所以让世人震撼,来自于它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埃德加?斯诺就在了解长征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说:“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蒙哥马利元帅则把长征称之为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 费正清也感叹,历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环境的伟绩能与之相比,历史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好的不间断的及时行动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长征无愧于一场空前绝后的征程。 所以毛泽东骄傲地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一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的确这样的长征不仅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就是长征的亲历者在事先恐怕也从来没有想象过。 二、国共双方在长征前夕的精神动员 长征既包含了国共双方军事上的较量,也是二者精神上的一次交锋。所以在谈到长征精神之前,我们不妨看看双方在长征前夕,分别做了怎样的精神动员? 1934年开始的长征,对于绝大多数的红军官兵来说,几乎可以说是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行,尽管在击碎了国民党第四次反围剿之后,面对蒋介石在苏区周围用几千座碉堡构筑的重重收紧的铁桶包围圈,中共领导层已经将军事大转移列向了日程。博古也与共产国际就此进行了几次的电报往来,然而这一计划仅被通知到了一些高级的指战员,对于普通的红军官兵来说,他们只能从苏区俨然发生的一些蛛丝马迹的变化当中来捕捉信息。 比如在这一年的9月29日,中共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上就发表了一篇张闻天写的文章,文章的标题叫《一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