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系统疾病ppt课件 出血性疾病概述
出血性疾病概述; 教学目的
掌握正常止血、凝血以及抗凝与纤溶机制,参与三个凝血阶段的因子与常用实验关系
掌握止血与凝血疾病的临床鉴别,筛选试验意义
熟悉出血性疾病分类、诊断步骤及预防
;;一、血管因素:血管受损时 血管收缩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①血小板激活(vWF)
②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③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④释放凝血酶调节蛋白(TM),启动蛋白C系统
此外:NO和ET也参与血管收缩。
;二、血小板因素;血小板;血小板垂直侧面模式图;血小板受刺激时可伸出伪足而变成不规则形状
(扫描电镜图) ;(二)特性
1.粘附:释放血小板膜糖蛋白、内皮下组织、血浆成分、胶原纤维等。von Willebrand因子
2.聚集:第一时相(可逆)、第二时相(不可逆)。在致聚剂作用下, GPⅡb/Ⅲa与钙离子、纤维蛋白结合,促进血小板聚集。cAMP??低、钙离子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
生理致聚剂:ADP(主要,剂量依赖)、血拴烷A2(TXA2,PGI2可抑制TXA2)、胶原(强不可逆性聚集)、凝血酶。
病理致聚剂:细菌、病毒等
3.释放:ADP、ATP、5-HT、因子、钙离子等
4. 收缩:收缩蛋白、钙离子、因子等
5. 吸附:吸附凝血因子
;(三)血小板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作用
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2.促进凝血: 血小板含有许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具有较强的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3.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血小板能沉积于血管壁并融合在血管内皮细胞上,及时修补血管壁,从而维持毛细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
4.纤溶作用:
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四)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血小板是由在骨髓中形成的成熟巨核细胞胞质脱落而形成。
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大约需要8~10天,进入血液的血小板,一半以上在血液中循环,其余的贮存于脾脏。血小板进入血液后,只在开始两天具有生理功能,但其平均寿命可有7~14天。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
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血小板的生成受一系列造血生长因子的调节。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 TPO)是调节血小板生成的重要因子。
;三、凝血因素;(一)凝血因子
;凝血机制;凝血因子特点:
①除因子Ⅲ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②除因子Ⅳ外,都是血浆中蛋白质,且大多数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 ;
凝血因子一旦被激活,将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③在维生素K参与下,因子Ⅱ、Ⅶ、Ⅸ、Ⅹ由肝脏合成,缺乏维生素K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出血倾向;
④因子Ⅷ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
;(二)凝血过程;
分 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因子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1.正常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①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Ⅻ;
②血液中无因子Ⅲ,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
③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前列腺素I2和一氧化氮等活性物质,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等作用;
④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以及其它凝血因子;
⑤单核巨噬细胞可吞噬活化的凝血因子等。
2.血液不断流动、流速快
3.生理性抗凝物质作用(主要原因)
4.血液中具有纤溶系统;抗凝与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 (一)体内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Ⅲ、TFPI和肝素
①丝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清真保证体系培训.ppt VIP
- 2023年中外电影史论题库答案完成版.doc VIP
- (高清版)B-T 15596-2021 塑料 在玻璃过滤后太阳辐射、自然气候或实验室辐射源暴露后颜色和性能变化的测定.pdf VIP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培训记录(40篇).doc VIP
- 《苏格兰的风》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VIP
- 调色师:达芬奇视频剪辑调色从入门到精通(上篇,共上中下3篇).pptx VIP
- 2025 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简章.pdf VIP
- 初中满分优秀作文五篇(写成长、写人生、写逐梦、写逆风、写母爱).docx VIP
- 《GBT 11345-202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专题研究报告.pptx VIP
- 6-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定期校验、检修及记录制度.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