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与生殖系统ppt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泌尿与生殖系统ppt课件

【概述】肾上腺增生多发生在肾上腺皮质,属于功能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为: ㈠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毛发多、高血压等。 ㈡Conn综合征(原发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低钾血症和血尿醛固酮水平增高。 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导致早熟和假两性畸形。 肾上腺增生 【影像学表现】 CT:肾上腺侧枝厚度大于10mm,或面积150mm2,但是密度和形态正常。 肾上腺边缘可见结节影,结节直径常小于1.0cm,与肾上腺等密度。 MRI 与CT表现相似。 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影像所见:腹部CT平扫示右肾上腺区椭圆形肿物,肾上腺内外枝分离,肿物边界清晰,内部密度均匀,较低;增强扫描,肿物无明显强化。 影像诊断:右肾上腺无功能腺瘤。 造影检查 肾盂、盏受压变形,可呈“手握球”状;肾盏分离、狭窄、变细长并受侵蚀呈“蜘蛛足”样改变; 肾盂、肾盏扩张,因受压近端积水; 肿瘤侵犯肾盂、盏产生不规则的充盈缺损及破坏,肿瘤中心坏死形成空洞,若与肾盂或肾盏相通则出现造影剂外溢; 大的肿瘤,可引起肾盂,输尿管移位; 排泄功能改变—当肿瘤范围广泛时,引起功能减退。 CT:肾实质内肿块,多位于肾上极或下极。 肿块密度低于或类似于周围肾实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坏死、出血或钙化。 增强扫描有明显不均匀强化。 肿块向外侵犯,导致肾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消失和肾周筋膜增厚。 肾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 淋巴节转移:表现为肾血管和腹主动脉周围单个或多个软组织密度结节影。 CT、MRI MRI:形态学表现与CT类似。 肿块在T1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肾皮质,T2WI上呈混杂稍高信号。 可见肿瘤周围的假性包膜,T1WI、T2WI上呈低信号,是肾癌的特征表现之一。 Gd-DTPA增强检查与CT增强表现一致。 肾盂癌 多为移行细胞癌,晚期可侵入肾实质表现为肾盂或肾盏内有不规则的充盈缺损,肿瘤可向下种植至输尿管和膀胱。 临床表现:无痛性全程血尿。 [影像学表现] 静脉肾盂造影(IVP):肾盂肾盏内不规则充盈缺损,肿块可累及肾实质,引起肾盂、盏移位、变形及不同程度扩张。可导致重度肾积水,患侧肾在排泄尿路造影中不显影。 CT:肾窦区形态不规则肿块影,其密度高于尿液而低于或等于肾实质,增强检查肿块有轻度强化。 MRI:表现与CT类似,肿块在T1WI上肿块信号强度高于尿液,类似于肾实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尿液。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病理: 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由平滑肌、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无假包膜,呈缓慢膨胀性生长。单发或多发。20%肿瘤合并有结节性硬化(常双侧多发)。 临床:无症状或腰痛,可触及肿块。 CT表现: 单或双侧肾内等、低混杂密度占位,边界清; 增强后病灶强化,但脂肪和坏死区不强化; 肿瘤内有脂肪密度区为特征性表现; 肾盂肾盏受压移位。 肾母细胞瘤 影像所见:CT平扫示右肾明显增大,上部可见一圆形肿块,密度与双肾比较为等密度,右侧肾盂受压变扁;增强扫描,右肾肿物不均匀强化,内部可见迂曲纤细的肿瘤血管,右肾实质分离。 影像诊断:右侧肾母细胞瘤。 影像所见:腹部CT平扫示双侧肾脏内部巨大肿块,左肾肿块内部可见少许稍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双侧肿块不均匀强化,其中平扫所示的低密度区无强化,肿块周围可见分离的肾实质。 影像诊断:双侧肾母细胞瘤。 肾囊性疾病 (一)肾囊肿 1.单纯性囊肿 [临床与病理] 常见,55岁以上50%有单纯性囊肿,30岁以下很少发生,无性别差异。原因不明,病理上囊肿单发或多发,起于皮质,常突向肾外,大小不一 ,数毫米至数厘米。内为浆液,壁薄而半透明状,内衬不连续上皮,偶见囊壁钙化。无症状,意外发现。 [影像学表现] X线:轮廓改变,弧线状钙化; 尿路造影:小囊肿不造成肾盏改变,深的囊肿可见相邻肾盏、肾盂受压变形,如拉长、缩短、扩大和压扁。 CT:一侧或双侧肾见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椭圆形水样低密度灶。 MRI:长T1、长T2。 肾囊肿 肾囊肿 肾囊肿钙化 肾囊肿(CT图) (二)多囊肾 [临床与病理] 肾的多囊性病变,系遗传性病变,分为成人型和婴儿型,成人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合并多囊肝。 早期:双肾多发大小不一囊肿,之间有正常肾实质; 晚期:全部肾实质被多发囊肿替代,1/2合并多囊肝。 临床腹部肿块,高血压和血尿等 。 [影像学表现] X线:双肾分叶状增大。 尿路造影:双侧肾盂肾盏移位、拉长、变形和分离呈“蜘蛛足”样改变。 CT:双肾满布多发大小不等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病变,增扫无强化。 MRI:囊肿呈长T1、长T2。 多囊肾(肾盂造影图) 多囊肾(图) 多囊肝、多囊肾(CT图) 肾 损 伤 [临床与病理]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