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课】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课】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第七章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一行造成某些地区的土壤和水中某种(些)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或比例失常,通过食物和饮水使人体内某种(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通常可将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分为元素缺乏和元素过多两种类型: 常见的有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地方性砷中毒(endemic arseniasis)等 我国地方病分布广,患者多,全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病的发生和流行。全国地方性甲状腺肿约有700多万人,地方性克汀病25万多人,亚临床克汀病1000万人,受威胁人口4.2亿。地方性氟病中氟斑牙患者4186万,氟骨症200万人,受威胁人口3.7亿。全国有14个省市区有大骨节病发生,病人约200万,受威胁人口约1亿。克山病受威胁人口8290万人,患者近年来已明显减少。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具有明显的地区性: 2.该地区具有该病的发生条件(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适宜浓度) 3.非病区健康人进入病区,可患病,且属危险人群 4.从地方病区迁出后,病情不会加重,有的可逐渐减轻甚至痊愈。 5.某些易感动物也可患某种地方病 6.消除该地区的特异致病因子后,可使该地区变为健康区。 第二节 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 ,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由于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一、碘(iodine, I)在自然界的分布 空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动植物体内都含有碘,并以碘化物形式存在。 空气含碘极微, 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在碘缺乏病区多在10?g/L以下。 陆产食品中的碘,受土壤水溶性碘含量的影响,不同地区所产蔬菜和粮食的碘含量不同,大约为10~100?g/kg。在碘缺乏地区碘含量较低,一般在10?g/kg以下 海产品中碘含量较高,可达到100?g/kg以上,特别是海藻类碘含量更高。 二、碘在自然界的循环 三、碘在体内的代谢 人体需要的碘有80% ~ 90%来自食物,10% ~ 20%来自饮水,5%左右来自空气。 食物是人体摄入碘的主要来源,碘以消化道吸收为主,主要是在胃和小肠迅速被吸收。食物中的无机碘溶于水形成离子碘。当空腹时,进入胃肠道的碘,1 ~ 2h可完全被吸收。胃内有食物时一般在3h内也可吸收完毕。胃肠道内的钙、氟、镁等能阻碍碘的吸收,在机体缺碘时这种作用更明显。当蛋白质和热量摄入不足时,也会影响胃肠道对碘的吸收。食物中的碘化物需首先被还原成离子碘后才能被机体吸收。 消化道吸收的无机碘经门静脉(portal vein)进入血液循环,正常人血浆中无机碘的浓度为0.8 ~ 6μg/L。 碘离子分布到全身组织器官,但一般仅存在于细胞间液。 甲状腺是富集碘能力最强的内分泌腺体,在24h内可富集摄入碘的15% ~ 45%,在碘缺乏地区,机体的富集能力更强,可超过80%。碘离子被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捕集,高等动物卵细胞发育中的卵黄也有很强的富集碘的能力,仅次于甲状腺。 正常成人体内含碘量约为25~ 50mg,绝大部分以甲状腺球蛋白(globin)的形式贮存于甲状腺内(约8 ~15mg)。其余的碘分布于血液(0.038mg/L)、肾(0.04 mg/kg)、肌肉(0.01 mg/kg)、脑(0.02 mg/kg)、卵巢(0.02 mg/kg)、肝脏(0.2 mg/kg)、肺(0.07 mg/kg)、睾丸(0.07 mg/kg)等。甲状腺内各种含碘物质的比例分别为:碘化物16.1%、一碘酪氨酸32.7%、二碘酪氨酸33.4%、三碘甲腺原氨酸7.6%、四碘甲腺原氨酸16.2%。血液中的碘主要是蛋白结合碘,组织中的碘主要以有机碘的形式存在。 碘主要经尿排出,有研究发现,正常人每日摄入205μg,每日从尿排泄碘175μg、粪便20μg、汗6μg、毛发2μg。有代表性的尿样碘含量平均值<5μg/L时,该地区就有可能发生碘缺乏病。当<2μg/L时,当地儿童就有患典型的先天性克汀病的危险。 碘的生理功能 被甲状腺摄取的碘,可在腺泡上皮细胞内经氧化酶作用氧化成活性碘。在碘化酶的催化下,将碘置换到酪氨酸苯环的第三位碳原子形成单碘酪氨酸(T1),或置换到第三、第五位碳原子上,形成二碘酪氨酸(T2),-----T3、T4。-T3的激素活性比T4高3—8倍。 一、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1. 发病概况: 全球碘缺乏病流行的国家110个,全球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约16

文档评论(0)

189****10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