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创业的未来
五年红利期之后,内容创业陷入了市场瓶颈,内容付费是一个突破口,前提是能实现交付价值,从内容本身,到交付方式。
很多人在等着看李翔的笑话。
过去一年,李翔是中国内容创业市场上的创业明星。2016年6月5日上线的付费内容产品《李翔商业内参》迄今有97310名用户,销售额达到1936万元,李翔从中收入近千万。这被当作内容付费市场“风口”的起点和典型。
李翔是以长报道著称的资深媒体人,创业前曾是《财经天下》周刊主编。一名质疑者撰文把《李翔商业内参》一年近2000万元的销售额描述为“媒体人转型的一次性变现”,“从4月份开始,它(内参)的打开率就在18%左右,对于一款付费产品来说,这是否及格?”另一名质疑者对《财经》记者说,“它第二年的续订率恐怕不会超过10%。”
2017年5月18日晚,李翔在得到知识产品发布会上宣布,第二季产品将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价格从199元/年变成免费,他本人将加入得到成为总编辑。《李翔商业内参》的续订率成为了永远的谜团。有人?|疑,这是在掩盖泡沫。
“请不要再纠缠续订率的问题了,这是在质疑我们行骗。”得到创始人罗振宇对《财经》记者说,他把得到的产品构想比作酒店经营,入住房间收费,但早餐、游泳池、健身房是免费的。订阅专栏是房费,而《内参》则是酒店的免费项目。
中国内容创业在过去五年经历了一轮红利,内容商人认为,这是一个时代性的商机――内容正在接替互联网成为商业的新入口。传统媒体、机构化新媒体、自媒体,以及互联网巨头等市场主体都在寻找内容的新方向。
但在当下,内容创业出现了涨粉乏力、影响下滑、商业化资源向头部内容集中等市场特征,这似乎预示着,这个新兴行业正陷入诞生以来的第一个瓶颈期。 红利退潮
经过了五年高歌猛进发展之后,内容行业红利出现了退潮征兆,传统广告模式在新内容市场上的势能消退,商业化资源向头部内容集中
中国内容创业热潮始于2012年8月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号平台,该平台基于数亿用户一跃成为最大的内容生产及内容分发平台,催生出一个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内容业态,无数创业者和资本家争先涌入“淘金”。咪蒙单月收入超过400万元、90后助理月薪5万元;papi酱将贴片广告拍卖2200万元;同道大叔卖出公司套现1.78亿元等案例一度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这是技术变革所馈赠给新内容生产者的时代红利。每当历史上出现技术变革带来媒介成本的断崖式下降时,都是一个时代内容价值链重构的征兆。现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国内容市场正处于这样一个黄金时代。
互联网对于传统内容市场的改造是渐次式的。最先是内容分发渠道的更替,从门户网站到今日头条们,已基本革新传统内容分发方式;随后是需求市场升级,内容市场的消费呈现出碎片化、高效、交流感等需求特征。
从2012年到2017年的内容创业红利,是内容分发渠道更替和需求市场升级所带来的广告资源迁移――在消费端和广告业的需求不变甚至还在增长的情况下,内容市场的利润会大概率加速向新分发渠道转移。
这一轮红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内容市场上的商业格局。
在内容分发市场上,今日头条、知乎、快手等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将内容生产和分发渠道融为一体,成长为独角兽公司。其中,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在2016年达近百亿元规模。与之对应的是印刷媒体、传统流媒体、传统门户网站日渐式微。
红利也同样惠及大量内容生产者。五年来,基于微信公众号平台出现了数十万家规模不等的内容创业公司,并初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分层结构。
底部是以大量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公司,估值在1亿元以下;中部是一些已形成KOL(关键意见领袖)影响力,如咪蒙、新世相等大V,以及各个垂直领域的头部内容公司,估值大多在数亿元不等;而更上一层则是已突破单一平台限制、具备一定规模化商业能力的内容公司,如吴晓波频道、罗辑思维,估值超过20亿元。
此外,内容生产市场上还出现了一批机构化新媒体,如界面、36kr等,估值在数亿至数十亿元不等。
华人文化控股集团投资总监田翔认为,传统内容市场的广告溢出,赋予了内容创业者一项红利,他们不必像其他领域的创业者那样,在起步阶段烧钱亏损。内容创业者在一开始便可通过广告实现盈利,且盈利曲线呈斜线上升,在内容水平达到某个质变点,盈利曲线还会出现阶梯式上涨。
他所投资的男性生活方式类自媒体“杜绍斐”,在知乎、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积累下数百万用户,2016年的营收在千万元左右,其中主要为广告收入。“如果以《男人装》的10万发行量、2亿元广告年收入来对比,投资杜绍斐至少会有20倍的想象空间,这还不算内容电商的收入。”田翔称,华人文化所投资的杜绍斐、新世相等内容公司,有望取代传统内容市场上的《GQ》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