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解决定企业生死的密码
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一定需要理解科技创新、资本热潮与产业兴起的关系。科技创新引发资本市场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和兴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VC、PE对它们的疯狂投资,以及与这些新概念沾边的上市公司股价暴涨神话。创富的羊群效应,将资金、人才、资源等生产要素加速推入该行业,引发大规模的创业热、成长热、扩张热、并购热和重组热,从而推动行业大增长、大创新、大泡沫、大洗牌、大变革和大整合,最后是大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模式和机会将被发掘出来,一系列的小企业会奇迹般地长成为大公司。在这个事实和逻辑下,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创新转型等问题就都有了思路。
历史与事实
首先说历史与事实。我想先说宏观层面上的事―资本市场。我们来梳理下华尔街股票热潮的演变轨迹。
贸易股(大航海时代,欧洲16、17世纪)。人类最早的股票是贸易股。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开始在欧洲和新大陆的贸易往来,于是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凑钱开船去新大陆购买各种茶叶、丝绸、香料,到欧洲销售。在大航海时代,最出名的股份公司是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
运河股(19世纪早期美国)。美国最早的股票热潮是运河股。19世纪初,美国运河股炒得像今天中国互联网股票一样。虽然现在很多人记不起这段历史,但这段历史非常精彩。
铁路股和电报电话股(19世纪末英美,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时)。19世纪末铁路兴起,据史料记载,当时铁路股票和债券相当于美国证券的1/3。1884年第一张道琼斯指数表中11只成分股9只是铁路股。
钢铁股、汽车股、航空股(20世纪前20年)。
铝工业股(20世纪五十年代)。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工业上运用最多的材料是铝,因此铝工业股一度炒得很热。
电子工业股、半导体股、塑料股概念(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资本市场开始炒半导体和塑料,当时塑料也是一种新材料。
绩优股和石油股(20世纪七十年代)。电子工业股、半导体股、塑料股泡沫崩盘后回到绩优股,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导致石油紧缺,石油股一度非常火。
生物制药股、微电子、房地产股概念、杠杆收购概念(20世界八十年代)。杠杆收购横贯整个八十年代。
亚洲四小龙概念和全球化蓝筹股(20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全球增长空间的大型蓝筹股,比如麦当劳、沃尔玛、强生、宝洁开始凸显。
网络股和科技股(1994年?2001年)。这段时期各位应该很熟悉。科技股以网络股为打头,一直热到现在,华尔街的主题基本上是科技股。
科技股(云计算、万联网、生物技术、航天、人工智能、新汽车)。这一轮的科技股已经远远不是克林顿时代科技股的概念。目前华尔街强势股票基本上是这些科技股。
华尔街股票热潮演变轨迹大致是这样一路走过来。历史已经证明了人类产业变迁趋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铁路、电话电报)―重化工业(石化煤炭钢铁汽车航空铝工业等)-服务类的第三产业(金融、消费、娱乐、物流等 )-新技术产业(TMT、生物技术、新材料、航天技术等)。不难发现,美国资本市场追随着科技。铁路、电报就是当时的高科技。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的产业未来方向主要依赖科技。
梳理这段历史不是为了说股票,而是想让企业家透过种产业变迁趋势,在制定战略时找到历史方向感。现在,即使你是位山西人,你也不再可能回去挖煤了。因为在人类产业变迁,它处于六十年代之前的阶段。
时代变化之快,当我们还没弄明白什么是“互联网+”时,资本市场已经追逐人工智能,我们再谈移动互联网就显得落伍了。很快你就会发现互联网会从高科技变成当年的铁路、电报、电话一样的基础设施。当互联网无所不及时,互联网就类似自来水一样常见。
我想传递给大家的第二个概念是资本市场在产业变迁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资本市场的表现是一次次制造泡沫,然后泡沫破灭;继续制造下一轮泡沫,破灭;再出现新的一轮泡沫,破灭,如此循环不止。伴随资本市场泡沫的出现和破灭,产业一步步沉淀下来,实现升级换代。
资本市场泡沫的变现有什么样的特点?举其中一例说明,六十年代的电子狂飚。
科技股浪潮。上世纪60年代初,电子狂潮(tronics boom,electronics)。当时只要公司名称带有“trons”的电子概念股票就会暴涨,市盈率直冲50?1000倍。在这轮狂潮之前,华尔街多年来都维持5?10倍市盈率的水平。华尔街对这些公司真正做什么并不关心,只要这些公司听上去像一个电子公司就行。人类的这种愚蠢和冲动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些是教科书都有记载,并非媒体上的以讹传讹。
随着二级市场的火爆,大量公司挂名电子概念上市,1959?1962年发行的新股比以前任何年代发行的新股都多,整个世界的热钱都往电子工业里涌入。这段“电子狂潮”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