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帝后卤簿仪仗文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宫帝后卤簿仪仗文物   在故宫博物院所藏数以百万计的品类丰富的文物中,有一类为清宫帝后卤簿仪仗旧物,是清代专用于国家郊坛祭祀、宫禁之朝会及帝后出行等重大场合时所陈设与跟随的所谓“威仪”,即俗称之“仪仗队”。其阵容庞大,场面豪华,文物类别众多,诸标识鲜明整齐,极大地显示了清代最高统治者的凛凛威严与极端皇权的高不可逾,它们是整个封建王朝高度政治化的产物。   我国统治者将出行仪仗列为国家重要典章制度由来以久,早在汉代即有“卤簿”专词,用以指称帝王之仗器。据《封氏闻见记》:“舆驾行幸,羽仪导从谓之‘卤簿’,自秦汉以来始有其名。蔡邕独断载卤簿有小驾、大驾、法驾之异,而不详卤簿之义”,“甲?J有先后部伍之次,皆著之簿籍,天子出,则案次导从,故谓之卤簿耳。”[1]帝王之仪仗自出现后,历代发展,至唐宋之时达于极盛。   一、清代卤簿仪仗之分期与沿革   清代仪仗,几承明制,其发展大致经过了五个阶段。其一为太祖、太宗与顺治朝时期。天命元年(1616)太祖努尔哈赤即位沈阳,定上尊号建元行礼庆贺乐制。是年元旦,诸贝勒大臣文武群臣进表,“上焚香告天行受贺礼,以是年为天命元年。礼毕,陛御座诸贝勒群臣行庆贺礼,陈设卤簿奏乐。”[2]天命七年(1622)正月,还规定一、二等和硕贝勒大臣,诸申、汉人一、二等大臣,三等参将、游击大臣,众备御及二等游击等官关于旗、伞及鼓、喇叭、唢呐、?}等器配备之数量[3]。   清太宗天聪六年(1632),又定仪仗之制,“凡国中往来,御前旗三对,伞二柄,校尉等六人”。[4]十年,改元崇德,正式确立仪仗的品类、数目,并设立管理仪仗的品官与仪从。另据《清史稿》:“太宗崇德元年,备大驾卤簿,玉玺四颗。黄伞五,团扇二。纛十,旗十。大刀六,戟六。立瓜、卧瓜、骨朵各二,吾仗六。马十。金椅、金杌、香盒、香炉、金水盆、金唾壶、金瓶、乐器全设。” [5]此时之仪仗实简从而已。   世祖入关后,一仍旧制。但到顺治三年(1646)后,参稽明制,略加增饰,改定皇帝卤簿为三种,即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其大驾卤簿设曲柄九龙伞四,直柄九龙伞十六,直柄瑞草伞六,直柄花伞六,方伞八。大刀二十,弓矢二十,豹尾枪二十,龙头方天戟四。黄麾二,绛引幡四,信幡、传教幡、告止幡、政平讼理幡各四,仪?氅八,羽葆幢四,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幢各一,豹尾幡、龙头竿幡各四。金节四,锁金龙纛、销金龙小旗各二十。金钺六,马十。鸾凤扇八,单龙扇十二,双龙扇二十。拂子二,红灯六,金香炉、金瓶、金香盒各二,金唾壶、金盆、金杌、金交椅、金脚踏各一。御杖六,星六,箅头八。棕垫三十,静鞭三十,品级山七十二。肃静旗、金鼓旗、白泽旗各二,门旗八,日、月、风、云、雷、雨旗各一,五纬旗五,二十八宿旗各一,北斗旗一,五岳旗五,四渎旗四,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天鹿、天马、鸾麟、熊罴旗各一。立瓜、卧瓜、吾仗各六。画角二十四,鼓四十八,大铜号、小铜号各八,金、金钲、仗鼓各四,龙头笛十二,板四串。此大驾卤簿专用于郊祀大典,万寿、元旦、冬至三大朝会及诸典礼也用之。   行驾仪仗,用销金九龙伞十,销金龙纛十,销金龙小旗十,双龙扇十。金钺四,星四,御仗四,吾仗四,立瓜、卧瓜各四。凡车驾出入,执事人马上排列。   行幸仪仗,用?缎伞十,销金龙纛十,销金龙小旗十,双龙扇六,?瘟?扇四。豹尾枪十,大刀十,弓矢十。金钺六,星六,御仗、吾仗、立瓜、卧瓜各六。金二,笙二,云锣二,管二,笛四,金钲四,铜钹四,鼓二,唢呐八,铜点二,小号、大号各八,蒙古号六。凡车驾行幸,执事人步行排列[6]。   此外还有皇子、皇后、贵妃与妃等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仪仗之制度。顺治朝成为清朝仪仗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朝卤簿仪仗于是年正式确立,成为以后各朝仪仗制度的楷模,一直到乾隆朝,此一制度从总体上并无大的改观。   由上述,清前期之卤簿仪仗,基本上可分为创立与定制两个时期,其中太祖、太宗朝属于关外初创期,已制定皇帝及诸王等的仪卫制度,渐有成规。顺治朝为卤簿仪仗的正式定制期,但其承用明制者较多,仪仗的管理机构更是沿袭明代锦衣卫六所与一卫的格局与规模。   其二为康熙、雍正两朝,在顺治朝的基础上续有制作,而清朝典章国采,此时已渐入完备。这一阶段,则为清代卤簿仪仗的发展期。   其三即是乾隆时期。清朝卤簿仪仗承沿顺治朝初步定制之基础,经过康、雍两朝的发展与完善,最终于乾隆帝时达至顶峰。“一代仪文,于斯为盛”,此一阶段,属于清代卤簿仪仗的改制增益与鼎盛期。   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奉谕旨,“国家敬天尊祖,礼备乐和,品物具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7]并谕“古者崇郊享则备法驾,乘玉辂以称钜典。国朝定制有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其名参用宋明以来之旧,而旗章麾盖视前倍简。今稍为增益,更定大驾卤簿为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