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慢性疼痛ppt课件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神经性厌食;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女性神经性厌食症的终生患病率大约为0.5–1.0%,90%以上的患病者是女性。
在世界范围内,这一障碍最常见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南非。
疾病的发生有两个高峰,一个高峰出现在青春早期(年龄12–15岁),另一个高峰在青春晚期和成年早期(年龄17-21岁);平均发病年龄约17岁,在青春期前或40岁以后很少出现。
有关的生活事件,如移民,常常发生于神经性厌食症首次发作之前。;;神经性厌食;3.认知学习因素
由于个体对其形体和体重过度夸大所致
4.社会文化因素
《格调》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今天,肥胖是中下阶层的标志。与中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相比,中下阶层的肥胖者是前者的4倍。我们确信在这个国家存在一种精英外貌:它要求女人要瘦。”。 ;神经性厌食
临床表现:
怕胖—核心症状
减少摄入;
体重减轻常伴随总的食物摄入量减少,也包排斥高能量食物,以致极端限制饮食。
加速代谢;
病人通过清除(用自我诱发呕吐或滥用泻药、利尿剂)或过度锻炼减轻体重。
;临床特点;8.有性功能及性发育障碍。
9.严重者伴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样或干枯,皮肤无柔软感、灰暗、冰凉、浮肿,背部和四肢有胎毛,低血压、低体温、心动过缓,甚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0.可伴强迫症状及抑郁情绪。
11.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就诊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12.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13.病死率达10%。
;神经性厌食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的异常,多器官系统受营养不良影响:
血尿素氮升高表示同时存在脱水;
如果诱发呕吐是临床特征的一部分,则可引
起代谢性碱中毒;
血浆碳酸盐升高;
低血氯、低血钾;
泻药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和大便潜血阳性;
常见神经内分泌异常。;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DSM-Ⅳ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A.拒绝保持与自己年龄及身高相适应的最低或较重的正常体重(例如,设法减轻体重至应有体重的85%以下;在生长发育阶段不保持应该达到的体重,以致低于应有体重的85%以下 )。
B.即使已在应有体重以下,仍强烈地害怕体重增加。;神经性厌食
诊断标准:
DSM-Ⅳ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
C.患者对自己体重或体型的看法有问题,过分夸大自己对体重或体型的评价,或者否认目前体重过低的严重性。
D.如是已有月经的女性,出现停经,也即至少已停止月经3个连续周期(如果月经靠应用性激素,如雄激素,来维持的,也可视为停经)。;;CCMD-3 诊断要点;治疗;;;;;;神经性贪食
流行病学:
贪食症的估计发生率
平均 范围
暴食 36% 7–75%
每周暴食一次 16% 5–39%
DSM–Ⅲ贪食症 9% 3–19%
DSM–Ⅲ–R神经性贪食症 2% 1–3%;;;;;;;;;;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进食障碍的诊断;进食障碍的治疗;睡眠与睡眠障碍Sleep and Sleep Disorder;睡 眠;睡眠的分期与节律;S2(中睡期):?波活动占优势,脑电图有两种特征现象出现,即睡眠纺锤波(12-14HZ)与K综合波(先负相后正相的高幅慢波),30-45分钟;S3、S4(深睡期):
脑电波主要
为?波,故又
称?波睡眠
;眼快动睡眠(REM) ;睡眠周期
闭目-S1—S2—S3-S4-S3-S2―REM―S2-S3-S4-循环
每晚4~6个周期,每周期约90分钟
; 脑电图的各波参数及意义;新生儿;梦;睡眠的生理意义;睡眠期间的生理改变;与醒睡周期相关的激素;睡眠障碍;失眠 (the insomnia);失眠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焦虑症常会有失眠,多数为入睡困难和主观性失眠。患者除失眠外尚有情绪不稳,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
躯体疾病造成的痛苦和不适,如疼痛等均会引起失眠,但采取止痛、治疗原发疾病和辅以小剂量安眠药即可缓解。
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早醒为主要特点,半夜或凌晨醒来再也难以入睡,睁眼待天明。由于抑郁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有晨重夜轻的特点,患者清晨或凌晨醒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