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对策

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免疫学理论的建立,使大量免疫学检测技术被不断地创新、发明;在临床疾病诊治的应用中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目前应用免疫学原理检测的检验项目占到三级综合医院检验科全部检验项目的1/4,医疗收入约占1/3。这就要求检验人员不断掌握最新的临床免疫学知识和各种新的检验方法,了解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 基本概念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基本概念 干扰因素和对策- 自身抗体 Erikssion等人采用针对cTnI中心稳定区域抗原位点的捕获和检测抗体,开发了新的cTnI检测方法,有利于具有cTnI自身抗体等干扰物质的标本。采用新方法和目前一商品化试剂盒共检测541份胸痛患者的血清,其中13.5%的标本cTnI两种方法检测均阳性,14.2 %的标本仅采用新方法检测阳性 。上述结果说明心梗患者存在cTnI自身抗体绝非特例 。 干扰因素和对策- 补体 补体的干扰-对策 用终浓度10~40mmol/L EDTA处理标本,灭活补体。 用53℃、10 min或56℃、30 min加热血清使C1q灭活。 干扰因素和对策- 纤维蛋白 干扰因素和对策-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的干扰-对策 为避免上述干扰作用,解决的办法最好是 血液标本采集后必须使其充分凝固再分离血清,或标本采集时用带分离胶的采血管或于采血管中加入适当的促凝剂。 怀疑检测结果存在纤维蛋白干扰的标本,最好将标本4~10℃放置过夜,离心后再检测。 干扰因素和对策- 溶血或黄疸 干扰因素和对策- 溶血或黄疸 干扰因素和对策- 交叉反应物质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标本管中添加物质的影响: 抗凝剂、酶抑制剂(如NaN3可抑制ELISA系统中HRP活性)及分离血清的分离胶等均对免疫检测有一定干扰作用。应用三种检测系统分别测定100对同时采集的肌钙蛋白阳性的血清与肝素抗凝血浆两组标本,在两者测定值差异大于20%的结果中,ACS :Centaur cTnI占11%,Elecsys cTnT占9%,AxSYM cTnI占2%,其他的抗凝剂如EDTA抗凝的血浆肌钙蛋白测定结果也比血清低。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干扰因素和对策- 外源性物质 冻存后融解的标本,蛋白质局部浓缩,分布不均,应充分混合后再测定,但混匀时应轻柔,不可强烈振荡。标本的反复冻融所产生的机械剪切力将对标本中的蛋白等分子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引起假阴性结果。 标本保存不当: 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血清中IgG可聚合成多聚体、AFP可形成二聚体,在间接法ELISA测定中会导致本底过深、甚至造成假阳性;有时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减弱,亦可出现假阴性。为克服上述干扰,ELISA测定的血清标本宜为新鲜采集;如不能立即测定,5天内测定的血清标本可存放于4℃,1周后测定的血清标本应低温冻存。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我们对HBV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仅抗-HBc总抗体单阳性的血清实行了严格的复检措施,发现初、复检结果的符合率<50%。偏差如此之大是无法用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解释的。抗-HBc总抗体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 日常工作中无论标本多少,必然是先加完血清标本后再加抗-HBc-HRP。这样,血清中的抗-HBc与抗-HBc-HRP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 这种“不公平竞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有多大? 54(57.4) 43 18 12 21 30 37(39.3) 21 17 18 38 20 19(20.2) 10 12 16 56 10 10(10.6) 6 8 15 65 5 7 (7.4) 6 7 13 68 2 0 6 3 10 75 0 临界值-标本A450nm 假阳性 <0.3 0.3~0.7 >0.7 (%) 阴性标 本数 放置时间(min) 表2. 加样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3 10 10 7 16 4 25 0 30 1 12 5 12 8 12 23 2 20 0 13 1 16 2 18 16 9 10 0 13 0 17

文档评论(0)

woai118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