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山西.docVIP

襄汾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山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襄汾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山西

襄汾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来源 山西 ?? ?? ???   一、前言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盲目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质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场的任意排放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受污染的农田比例逐步上升,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目前水质恶化的一大威胁,同时也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掌握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基本摸清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农用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情况,摸清畜、禽养殖废弃场、农村生活废弃场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奠定基础,2006年6—7月,我局组织人员对我县的基本情况及重点农户种植业、养殖业、畜禽养殖场进行了调查。现将我县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调查总结如下:   二、基本情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襄汾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中南部,东临浮山、翼城,西傍乡宁,南毗曲沃、侯马、新绛,北连尧都区。地理坐标东径′—′,北纬35042′—36002′之间。南北长39.3公里,东西宽26.5公里,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县境内东部有太岳山脉的塔儿山和东峰顶、平顶山;西部有吕梁山脉的姑射山和汾阳岭、九原山;中部是临汾盆地的南部平原。汾河做本县的主要河流,由北向南纵全境,将全县分为河东、河西两大部分。年平均流量为47.7方/秒,年降水量变化较大,最大流量2450方/秒,而在严重干旱年份有时断流。   全县为河东东高西低,河西西高东低,东西川塬对称、山岭对峙,南北开口如马鞍形状,山河之间形成了两傍呈梯形的槽状外观,是一个既有山区,又有河谷,既有盆地平川又有丘陵沟壑,地形多种多样的县,全县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光热丰富,四季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干燥。全县年平均气温12.6℃,受海拔高度影响,全县气温自北而南递增1℃,沿汾河两岸向东西山递减2—3℃,东山年平均气温8—10℃,西山年平均气温9—12℃,绝大部分平川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2—13℃,极端最高温度4118℃,极端最低温度-22℃;全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419小时左右,有效积温4700℃,无霜期180—210天,年平均降雨量500—600毫米,一年四季分明。   2.2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全县辖7镇6乡13乡镇,3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棉花等,经济作物有果树、蔬菜、中药材。2005年全县实有耕地面积87万亩,其中旱地47万亩,水地及扩浇地40万亩。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1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7万亩,总产量25.3万吨,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9万亩,总产量16.6万吨,平均单产307公斤。畜牧业以大牲畜、猪、羊为主,2005年底大牲畜、猪、羊存栏分别为57086头、58570头、51194只;当年肉、奶类、禽蛋总产量个别为6962吨、164吨、4443吨;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10.0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007元。   2.3 农业环境污染源情况   我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投入品。   2.3.1农作物秸秆   据调查测算,我县2005年生产各种农作物秸秆总量33.9万吨,其中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30万吨,油料、豆类秸秆1.5万吨,棉花秸秆2.4万吨,利用总量为30.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0%,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夏、秋收时,极少部分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麦秆等,过火面积在3—5万亩,焚烧秸草1—1.5万吨,污染空气。另外,部分农户将每年约2-3万吨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推入河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产生污水,污染水体。   2.3.2畜禽粪尿   据县统计局统计资料,近几年来我县畜禽饲养量为大牲畜5.7万头,猪5.7万头,羊5.8万头,家兔200万只,家禽560万羽。全年畜禽类粪便产生量约为50-80万吨(鲜),尿液100-130万吨。据调查测算,有90%以上的畜禽粪尿得到收集,用于积肥,全县每年有机肥使用量在40万吨以上。产生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是农村少部分散养畜禽粪尿散失,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地表径流,污染水体;农村积肥池夏季雨水过多时,外溢污染,规模养殖场露天堆放粪肥淋失及臭气污染无害处理不彻底而排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流失的畜禽粪合计约占7—8%。   2.3.3化肥   我县化肥施用量较大,全县氮肥施用总量5万吨,磷肥4万吨,钾肥0.1万吨,复(混)肥0.5万吨。主要原因是复种指数高,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对化肥的需求量比较多。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硝化和反硝化,占损失比重的60%以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