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亭研究史新考
中华文化瑰宝天下第一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由唐太宗推崇弘扬。他把原迹殉葬,世间只能凭他生前主持的摹本传承,而这些摹书人因学养不一所摹出的兰亭虽与王羲之字迹相像,但其精神却各有千秋。当时唐太宗把最接近原迹之本,签“贞观”小印藏于内府,其他本子分赐太子诸王。因当时没有制版印刷,所以后世依据的《兰亭序》就是字迹相像却精神不一的祖本,而经宋元明清翻摹,自然使兰亭精神万千,宋米芾、桑世昌、清翁方纲等人对《兰亭序》皆做了梳理论证,其源流大体可归纳为定武石刻、神龙墨帖两大流派。宋黄庭坚称定武:“肥不剩肉,瘦不露骨”。元赵孟?\对定武本更是推崇备至,定武第一论笼罩书坛近千年。自宋以来围绕兰亭孰远孰近聚讼屡起,直到清乾隆发现冯承素本牵丝映带,贼毫叉笔,纤毫毕现,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妩媚动人,超过了定武和他本,以为摹于王羲之原迹,下真迹一等,而无视其墨气、帖名、印章、题跋的伪篡。将其刻入八柱。但不知为明丰坊三十多岁据神龙原帖所摹,尽管它胜过所有的本子但其笔力尚嫩,比王羲之传世的其他行书行笔慢,软媚、欠缺雄强之气。因此引起世人的怀疑,自此,冯承素本的真伪就成了兰亭研究的焦点。于是,乾隆之后的阮元、包世臣、李文田、何绍基、康有为等人至二百年后的郭沫若、启功等人,才绕过唐人编撰详述王羲之的《晋书》,而在南北朝的《世说新语》和刘孝标注释等著中寻找破绽,《世说新语》称:“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已敌石崇,甚有欣色”。其文意是王羲之听人说用他的《兰亭序》与前代巨卿石崇的《金谷诗序》相媲美,王羲之感到欣慰。而刘孝标为此书注释摘录了《兰亭序》的前半部,结尾是几人赋诗几人罚酒,概括了《兰亭序》和此次活动,共计一百五十四个字,与《金谷诗序》结构大致相仿。因此,刻舟求剑式的以《金谷诗序》短,《兰亭序》文长;后半部的老庄思想与前文情绪不谐,怀疑后半文为后世所伪;进而以王、谢墓志为据竟违背史实的称:王羲之时代没有行书字体,“必须有隶意而后可”,就连其所据的明确记载王羲之写了《兰亭序》的《世说新语》也不顾,称王羲之根本没有写过《兰亭序》。使聚讼性质升了级,从孰远孰近变成怀疑作者王羲之。(附冯承素本、丰刻神龙本)事实是这些人既承认冯承素本与王羲之书风不符,但却又被其叉笔、贼毫、墨色、笔技所蒙蔽,而称其“流美甜润”、“离原作当不甚远”、“为智永所书”,不但未深究其伪,相反却以冯承素本为据倒怀疑了作者王羲之,正因他们的出发点有误,才掀起了二百年方向错误的论争,酿成了新的混乱。
历史证明,《兰亭序》在一千七百年的传承中,虽聚讼屡起,但不论是褒也好。贬也好,她确沾溉了整个中华民族,唐宋元明清至今所有书法人无不由此帖启蒙,并且没有哪个书法大家临摹、创作甚至改篡的《兰亭序》,能与丰坊三十多岁按神龙原迹所伪的冯承素本相媲美,更不用说其晚年所摹刻的丰刻神龙了。千年墨迹足可证明当年唐太宗决断的英明,王羲之确是书圣,他三百二十四个字的《兰亭序》确是天下第一书。
1983年故宫前副院长唐兰逝后发表《神龙兰亭辨伪》一文称:冯承素本为南宋理宗驸马杨镇所伪,明代又伪中做伪,“但这个新本(冯承素本)出自何人之手是很难断定的,从作伪的伎俩来看很可能还是丰坊,但也可能是由乌镇王氏卖给项氏的新伪品”。唐兰虽未抓住作伪的真手,但已考出冯承素本是伪作,其帖名是项子京所捏造,题跋和印章都是混杂拼配的。虽没有彻底解开丰坊的连环套,但他已考出天一阁丰坊刻神龙兰亭不是摹于冯承素本,而另有所据。唐兰把兰亭研究即冯承素本辨伪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984年故宫研究员徐邦达文称:“冯摹之说确定于明项元汴记语中,不必置信”,其题跋印章皆为混杂拼配。但称冯承素本的笔墨“确为唐弘文馆拓书人的妙技”,和启功一样称丰刻神龙是摹了冯承素本,只不过附加了伪印。徐邦达虽采用了唐兰的论断,但却上了丰坊连环套的当。被冯承素本的贼毫、叉笔、墨色、技法蒙蔽,迷入歧途。
2008年12月新华社发出王开儒《冯承素本是伪作》通稿,《鉴宝》杂志发表其全文,2009年9月24日新华社又发出《兰亭序有新发现》,次日央视新闻播出,王开儒通过冯承素本与天一阁丰坊摹刻神龙兰亭逐字比对;冯承素本元郭天锡(1293)、明李廷相(1526)、文嘉(1577)、项元汴(1577)四跋(附郭、李、文、项四跋图);天一阁存丰坊神龙、定武两石刻综合考证:冯承素本和丰刻神龙同出丰坊一人之手,冯承素本为其三十多岁按神龙原帖所摹,他偷梁换柱以其摹本顶替了神龙原帖,把印章题跋定武、神龙相混杂,拼配成一新奇的杂交帖,卖给了王济,后转项子京,项标名为“冯承素摹”,后流入清宫,乾隆认为此本超过了定武石刻,才刻入八柱,登上圣坛。而丰坊六十八岁刊刻《琳光楼帖》,又拿出当年割留的神龙原帖,作为领袖篇他亲手摹刻了丰刻神龙石,为蒙蔽世人他以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