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与趣味与母猪女郎类型学比较研究.docVIP

幽默与趣味与母猪女郎类型学比较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幽默与趣味与母猪女郎类型学比较研究

幽默与趣味与母猪女郎类型学比较研究   摘 要: 《幽默与趣味》是我国作家莫言的中篇小说,《母猪女郎》是法国当代作家玛丽?达里厄塞克的成名作,两位作家都以变形为题材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寓言。《幽默与趣味》中主人公王三变成猴子,以种的退化的方式来逃避现代城市对人的生存空间和自由意志的压迫。《母猪女郎》女主人公变成一头母猪,以此来反抗男性霸权的压迫。由于时代背景、中西文化不同,两部作品在艺术风格、主题阐释上更多地呈现出差异性一面。   关键词: 幽默与趣味 母猪女郎 类型学 比较   1991年,莫言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知识分子在现代城市中的失语,创作了寓言体小说《幽默与趣味》。小说讲述主人公王三因长期遭受妻子欺辱,畏惧现代城市生活,瞬间退化成猴子,最后又莫名变回人形的故事。90年代末,中国文学图书市场正处于低潮期,法国作家作品推荐与引进非常少。然而,1998年,当法国当代作家??丽?达里厄塞克(Marie Darrieussecq,1969-)的《母猪女郎》(Truismes,1996)被介绍到中国时,引起媒体广泛关注。该小说讲述一位妙龄女郎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中异化成一头猪的经历。在相近的时空里,两位当代作家都创作了人化动物的变形小说。两部作品在变形形象、艺术手法以及创作主题上也都呈现出一定形似性,可谓机缘巧合。   类型学研究隶属于平行研究下,研究范畴包括内容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和思潮流派四个方面。它旨在“对相似的文学现象加以联类比较,在寻觅整体文学演进通则和规律的同时发掘出相似类型表象下深层的文化差异”①。本论文试图将这两部作品放置在类型学研究平台上,采用类同对比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莫言和达里厄塞克对传统变形文学的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各自想要表达的文化隐喻。   一、人变动物:以退化的方式追寻自由   在变形文学中,主人公和他所变之物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十分相似。在《幽默与趣味》中,主人公王三是某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人性格软弱,时不时受到运动员妻子汪小梅的打骂。猴子腿打弯,胳膊下垂,腰背弯曲的样子恰好暗示了王三猥琐懦弱的特点。在《母猪女郎》中,达里厄塞克将肮脏丑陋的母猪与漂亮的女性人物联系在一起。小说中的女郎本是一位漂亮、单纯的妙龄女子,却屡次在工作面试中碰壁。几经周折终于在一家香水连锁店找到一份工作,但在工作中,女郎不断受到老板唆使对顾客进行特殊按摩服务。日复一日,女郎变得麻木放纵,耽于肉欲享受,不久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最后变成一头母猪。   变形之后的两位主人公虽然失去了人类身体,但他们以异化的方式获得了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自由和快乐。王三从人退化成猴子之后,虽然生活习性日趋动物化,但是他可以自由、敏捷地跳到衣柜、冰箱、窗台上,不用再受到狭小居住空间的限制。此外,他还能利用猴子身手敏捷的优势轻易躲避妻子的打骂,并且借用冰箱的高度,与妻子的目光平视,使得妻子“居高临下十几年的优势陡然消除”②。莫言用猴子的兽性消解了王三悲剧性的生存境遇,显得无比戏谑和讽刺。达里厄塞克笔下的女郎变成母猪后遭到男友抛弃,丢失了工作,并且受到动物保护协会的追杀,生存状况十分危险。这一切看似脱离了常人的生活轨迹,却让女郎获得了新的生命。变形后的母猪女郎更为珍惜自己的生命,勇于反抗企图伤害她的人,并且在流亡的过程中以母猪的身份与狼人伊万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与之前的生活相比,母猪女郎成功地摆脱了一切束缚和苦恼:失业的烦恼、乌烟瘴气的工作环境、顾客挑剔的特殊服务等。可以说,女郎在她身为人时活得像一头猪,但在真正变成猪后反而重新找回了自我。   更为重要的是,达里厄塞克赋予了母猪女郎能动的变形意识。每当女郎急需摆脱麻烦的时候,她可以控制自己的变形程度。作者在小说最后描写母猪女郎“一直朝月亮伸长自己的脖子,试图恢复自己的人体曲线”③,暗示母猪女郎有变回人形的可能性。这样一来,母猪女郎不再是被动地承受变形的困境。然而,莫言笔下的王三在变形之后逐渐丧失了自我存在。他的变形没有获得人们的同情,只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作者用戏谑的方式一语道破:王三的变形只能让他短暂的逃离这个社会,无法从本质上改变他的生存境遇。   二、写实性的描写与创新性的叙事   (一)细节描写的真实   《幽默与趣味》和《母猪女郎》的中心事件都是变形,虽然人变成动物这一事件超乎自然,借用王三的话来说,这非常“诡异”、“离奇、荒诞和超脱现实”④,但两部作品在变形细节刻画上具有较强写实性。   在《幽默与趣味》中,莫言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对变形前王三异样的行为活动与心理特征的刻画上。变形前的王三在行为举止上和猴子十分相似,他不仅走路像猴子,而且还有打远罩远望的习惯。每次王三把手横在眼镜上方时,“他的腿罗圈着,背弓着,脖子伸前,下巴上扬”⑤,像极了《西游记》里的孙猴子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