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龙县那扎里铜矿矿体地质特征.docVIP

云南省玉龙县那扎里铜矿矿体地质特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玉龙县那扎里铜矿矿体地质特征   摘要:那扎里铜矿产于下第三系始新统美乐组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细粒质岩屑杂砂岩中,含矿层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内的浅色岩层中下部,严格受地层层位及岩性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晰,接触面规则平整。   关键词:矿体;地质;特征;   Abstract: The Merlot Group, zari copper mineral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Lower Tertiary Miocene, light gray pebbly coarse sandstone, fine-quality lithic greywacke, including the seam for a purple clastic rocks within the light-colored rock in the lower part of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igraphic and lithologic control. Ore body and surrounding rock boundaries clear, the rules of forma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Keywords: ore body;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D1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云南省玉龙县那扎里铜矿位于玉龙县石鼓镇仁义村, 1995年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开展地质扶贫找矿,共发现4条矿体,共探获铜金属量2167.50吨,品位1.13%。矿床有很好的勘查开发前景,认为在矿体外围有发现新矿体的可能。   1 、矿区地质   1.1地层   寒武系下统羊坡组(#1028;1?y)   为一套浅灰色长石白云石英片岩。羊坡组其下未见底,其与上覆美乐组呈不整合接触。   厚40.8米   第三系始新统美乐组(E2m)   为紫红色岩屑杂砂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及铜矿化细砾质岩屑杂砂岩、砂砾岩、含钙质砂砾岩、岩屑砂岩、复成分砾岩。矿区出露美乐组为其中、上段层位,根据岩性、岩相变化分为中、上两个岩性段共四亚段。   中段(E2m2)分两个亚段。   E2m2-1:紫灰色厚层状复成分中粗砾岩。砾石以石英岩、硅质岩为主,灰岩、片岩次之。砾径1―6厘米,磨圆度较好,钙泥质胶结。该段在区内没有出露。   厚51.30米   E2m2-2:灰黄、灰红色厚层状含砾岩屑砂岩与含钙质砾质粗砂岩互层。岩石成分复杂,结构成熟度低。   厚90.40米   上段E2m3:为矿区出露的主要地层,也是矿区主要含矿层位,分为两个亚段。   E2m3-1:上部浅灰黄色厚层状含砾粗砂岩、砂砾岩及铜矿化细砾质岩屑杂砂岩,顶部为紫红色岩屑杂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厚层状含钙质砂砾岩夹含细砾粗砂岩及岩屑砂岩。上部为区内主要含矿层位。   厚57.95米   E2m3-2:上部紫红色中厚层状岩屑杂砂岩夹含砾粗砂岩;下部紫红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夹含细砾石英砂岩。厚54.19米   1.2构造   矿区为第三纪始新世沉积物覆盖,受晚期喜马拉雅运动影响表现较弱,因此矿区构造变形不显著,仅在马工矿段南部见数条小断裂,其构造对矿区构造骨架和矿体均无影响。   1.3岩浆岩   矿区位于喜马拉雅期黑牙谷闪长玢岩岩体的南侧,两侧尚有喜马拉雅期格者耶石英二长斑岩及阿古巴煌斑岩等岩体,受区域岩浆活动影响,矿区发育超浅成闪长玢岩侵人体。矿区闪长玢岩为喜马拉雅期岩浆活动产物,分布范围约0.43平方千米,岩体大致沿美乐组上段E2m3-1与E2m3-2间分布,呈似层状岩床产出,岩体边界形状规则,厚度稳定,一般厚30--54米。   岩石类型单一,均为蚀变闪长玢岩,岩石呈浅灰一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组成,基质为蚀变斜长石、石英及暗色矿物等。岩石蚀变较强,具钠长石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等。蚀变强度由内接触带向岩体中部逐渐减弱。   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矿区岩浆热液活动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它对成矿元素的进一步活化,迁移和富集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矿床地质   2.1矿体特征   矿区含矿层共圈定四个铜矿体,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总体向西倾斜(局部向东),倾角平缓,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   ①号矿体:为似层状矿体,地表出露长500米,产状缓,呈舒缓波状起伏。出露线大致沿3000米海拔高度分布,地表有十工程控制,浅深部有0PDl―6PDl,2ZKl―2ZK2等六个工程控制,控制斜深160米(TCl6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