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追赶型现代化”特征及评析.docVIP

俄罗斯“追赶型现代化”特征及评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追赶型现代化”特征及评析   摘要:300多年以来,俄罗斯一直谋求以西方为发展目标的追赶型现代化。但是,顶层设计的现代化模式能引入西方技术设备甚至体制,但却未能引入西方民主、自由、平等等规范,致使其不能从根本上赋予整个国家和民族以一种创新的活力。?F在,俄罗斯开启了政治现代化进程,重视人的需要,正在打造新型的全面现代化国家。关键词:追赶型现代化 彼得改革 苏联工业化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A   The Feature and Comments of Russia“Catching- up in Modernization”   Song Zhao-jie, Zeng Xiao-jua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For 300 years, Russia has been seeking to catch up with the West as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modernizatio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modernization mode can introduce western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r system, but failed to introduce Western democracy, freedom, equality and other norms, which can not give fundamentally an innovative vitality in the entire country. Now, Russia opened a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which pays attention to people’s needs. Russia is building a new type of comprehensiv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Key words:Catch-up in modernization Reform of Peter the Great Soviet Industrialization   为使俄罗斯成为现代化国家,彼得大帝在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俄罗斯很快成为强大国家,但是,由于改革只是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和体制,未能引入西方的平等、自由、民主价值观,国家未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苏联时期的工业化也只是重工业的发展,缺乏创新活力的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苏联现代化进程。现在,俄罗斯正在抛弃资源依赖型模式,开始了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1.彼得改革:最初追赶西方的现代化最初尝试   彼得大帝改革前夕,与欧洲相比,俄国是个落后的国家。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俄罗斯仍然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1697-1698年,彼得率领代表团来到荷兰、英国、奥地利考察。回国后,他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军事方面:打造强大国防,从西方购买陆军、海军用的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军事工业,建立军工厂,开办军事学校[1];行政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把全国分为8个州,州长由中央直接任命;经济方面:鼓励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兴办手工工场,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文化方面:引进欧洲科技和教育体制,组建印刷机构、技校、博物馆、图书馆、公共剧院,接受欧洲文化和生活方式[2]。   彼得的“欧化”改革为俄罗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拥有了强大的军队,国土面积明显增大,俄罗斯从此成为欧洲颇具影响力的大国。依靠军事力量,俄罗斯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3]。   彼得时期的追赶型现代化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彼得只是引进了欧洲国家的教育和科学体制、军队建制、经济模式这些“外壳”,却不能引入欧洲文化传统的 “内核”,改革重视的是国家强大,而不是民众的福祉。在众多改革措施中没有提到如何解放农奴或者改善农奴的生存条件,没有反映最广大民众的需要[4]。改革到了关键时期便是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的前提是科学、民主、自由等价值观被普遍接受。而当时对于一个致力于领土扩张、四处征讨、信奉武力的大国俄罗斯来说,自由、平等、科学、民主的概念是极为陌生的。   2.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有悖于现代化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与欧洲国家相比俄罗斯明显落后。工业产品生产量要比英国少2.6倍,比德国少3倍[5],小麦生产量要低于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瑞士等国家。   布尔什维克党认为,要想在一个农业国家牢固执掌政权就必须增强国力,实现现代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