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活化途径与策略
-摘要: 近年来,传统村落濒危和衰败现象日益凸显,造成传统文化的巨大损失。本文首先论述国内外乡村活化的内涵及其相关实践,进而分析云南省当下的传统村落建设模式的利弊,最后通过雷响田村落的实践,从五个方面得出具体的乡村活化途径,旨在为我国特别是云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endangerment and decline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esulting in huge losses in traditional culture. This article firstly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ed practice of rural activ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n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urrent traditional village construction model in Yunnan Province. Finally,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Leixiangtian village, this article derives concrete ways of rural activation from five perspective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China, especially in Yunnan.
关键词: 传统村落;乡村活化;保护与发展;雷响田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rural activation;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Leixiangtian village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6-0283-03
0 引言
在过去几十年传统村落大量消失,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这些村落多处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经济落后,主体群落的生存陷入危机。传统村落的衰败以各种形式日益凸显,如何实现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实现对传统特色文脉的保护,找到切实可行的?l村活化途径,日益成为当下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新主题。
1 “乡村活化”理论与实践概述
1.1 “乡村活化”的内涵
“活化”源自物理学概念,指某一物质从无活性状态转变为有活性状态的过程,也称“激发”。本文中“乡村活化”的对象有别于物理学中的单一物质,而是包括村落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的统一体。所谓“乡村活化”,就是在不破坏或者有机地传承过去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前提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如旅游开发、产业布局等方式,达到保护兼顾村落发展的目的。[1]
通过活化,提升村落的人居环境品质,带动脱贫致富,解决村落衰败、空心化问题。
1.2 “乡村活化”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古村落的价值日益被重视,我国大陆有诸多学者对古村落的发展与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北京绿十字创始人孙君认为乡村问题的源头是“人”,有人,村子才会充满生机。并提出文化是方向,技术是方法的乡村活化理论。[2]清华大学教授罗德胤认为乡村活化其中最重要的七个环节主要包括:一是研究策划,二是规划设计,三是实施落地,四是环境卫生,五是产业发展,六是营销推广,七是集体经济。实现旅游向文化方向的过渡和发展,以及游客和村落的良性互动。[3]
台湾学者在对乡村发展的认识较为全面和深入,展开了诸多的实践,其中以著名乡土建筑师谢英俊为主要代表。在他看来,民族的生活、文化与精神传承尤为重要,而中国农村的问题要真正解决,关键在于怎样创造农村自己的价值。[4]
日本在乡村传统村落的发展和保护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著名的“一村一品”策略,真正实现了村落的活化再生。不但吸引了大批的城市人到乡村来,很多外出的村民回归乡村参与乡村活化再生。
从相关实践可以看出,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营造,意识到村民是保护的真正力量,应发挥村民自治机构在村落保护的推动力,并充分考虑村民自身的利益诉求,形成精密合理的管理模式,以综合的保护发展视角,理性发展旅游业。
2 云南当下的乡村建设模式分析
2.1 政府主导,异地搬迁
以政府为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