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穿线教学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穿线教学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运用
摘 要:文言文“穿线教学法”是指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搭建文言文基础知识框架,后结合具体的文言文课文将文本切割成几个大的模块进行阅读、理解、品鉴、写作等教学的授课艺术,其具体教学步骤为:整体感知穿线法,基础知识穿线法,文本诵读穿线法,写作教学穿线法。
关键词:穿线教学法 文言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42-02
作者简介:卞秀梅(1979―),女,江苏南通人,硕士,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昆山市震川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昆山市教学能手。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法,一般都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对文言文课文进行有序讲解。长此以往,导致不少学生越学越不知道从何学起,越学越觉得文言文知识点模糊不清。但是,如果我们运用“穿线教学法”教学文言文,就有可能引导学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地掌握、记忆、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
一、整体感知穿线法
教学高中文言文的第一堂课,上课伊始,不一定要惜时如金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疏通文意、归纳语法现象、品鉴艺术形象或者写作风格、概括归纳主题意蕴等,而可以用15~20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积淀的文言文知识,谈谈文言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文言文具有怎样的历史渊源?文言文的基础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文言文虽然篇目众多,题材多样,内容繁杂,体例不一,但其知识体系均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知识、阅读与理解(含背诵与默写)、写作(含仿写、改写、二度创作等)。比如,荀子的《劝学》与韩愈的《师说》是两篇内容不同的文言文:前者以“劝”统领全文,勉励人们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唯有如此,才能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培养高尚的情操;后者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但是,阅读教学时,我们同样可以将之分为基础知识模块,比如生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特殊句法等;阅读与理解模块,比如读通、读顺、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和某些含义深远的语句,背诵默写课文中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或者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等;写作教学模块,比如借鉴《劝学》或者《师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劝导别人学习或者劝勉人们尊师重道的议论文。
二、基础知识穿线法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穿线法是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文本时,将文本中隶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运用表格形式条理清晰地罗列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比如,教学荀子的《劝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下列基础知识运用表格的形式分门别类地展示出来:
1.生字及注音:“槁暴”“?”“砺”“骐骥”等。
2.通假字:“有”“知”“暴”“乎”“生”等的本字、读音及意义。
3.词类活用:“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及意义;“?以为轮”中的“轮”的用法及意义;“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 “上”与“下”的用法及意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 “日”的用法及意义。
4.古今异义词:“学不可以已”中“可以”的古今意义;“?以为轮”中“以为”的古今意义;“金就砺则利”中“金”的古今意义。
5.多义词:“绝”“强”“假”“望”“闻”等的不同义项。
6.重要实词:“已”“中”“就”“ 砺”“省”“知”等的意义。
7.重要虚词:“于”“而”“之”“则”等的用法及意义。
8.特殊句法,比如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出自《劝学》的成语及这些成语的意义:积水成渊、口耳之学、跬步千里、六马仰秣、驽马十驾、蓬赖麻直、锲而不舍、青出于蓝、提纲挈领、天高地厚、梧鼠技穷、积土成山、积善成德等。
之后,引导学生明白:《劝学》一文的基础知识不外乎上述内容,只要我们牢牢记住了它们,就意味着我们已经牢牢地掌握了《劝学》一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
三、文本诵读穿线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文言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语感,通晓文言文文本大意,理解文言文作者的政治主张、学术观点或者情感倾向等,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透过文本的表层意思深入到文本的核心意蕴,达到透析深品文言文文本之目的。诵读穿线法一般分为“四读”,即一读求通顺,二读晓文意,三读析结构,四读品手法。
以教学《劝学》为例,引导学生初次诵读文本时,要求学生将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与文末的生字注音、释义等结合起来,不仅要无障碍地通读课文,还要正确把握诵读的语速、节奏和停顿等。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文末的注释及自备的文言文学习辅导资料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仅如此,翻译时还应该遵循“信达雅”的原则,既忠实于原文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