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分析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分析   摘要: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将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利用2007年中国统计科技年鉴的数据构建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分别对全国30个不同省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然后,再次构建因子分析,进一步对比各地区制度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数情况,从而获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制度效率的基本评价,并构建出制度效率指数得分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得分的线性回归方程。   关键词:区域创新; 自主创新; 因子分析; 制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9)02-0034-05      一、 引言   本文所指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宏观层次的即国家或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其最核心的内涵需要回归到最早提出“创新”一词的经济学大师熊彼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思想,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资源要素有效配置、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绩效)的能力。   我国政府提出自主创新主要指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有三方面内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说的自主创新能力指的是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包含制度因素。而本文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研究制度效率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将带来新的资源配置,促使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制度能力的提高也有同样的作用,而且这两者是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我们将利用因子分析法来分析,首先分析自主创新能力;然后再将对制度效率进行研究;最后将前两个部分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制度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力。      二、 模型的建构   因子分析法基本模型   因子分析法最早是由心理学家Charles Spearman在1904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将实测的多个变量,以最小的信息丢失,用少数几个指标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因子分析法能够将关系错综复杂的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根据不同因子对变量进行分类,属于多元分析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其具体分析模型如下:   设有n个评判对象(如地区),每个评判对象观测p个变量。为了消除这些变量之间的量纲和量级差异,需要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标准化后的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并进一步对模型做如下假设:   (1)设X= (x1,x2,…,xp)T是可观测随机变量,其均值向量E(X) =0,协方差矩阵cov(X) =Σ,且协方差矩阵Σ与相关矩阵R相等。   (2)设F= (F1,F1,…,Fm)T是不可观测的向量(m<p),其均值E(F) =0,协方差cov(F) = 1,即向量的各分量是互相独立的。   (3)设ε= (ε1,ε1,…,εp)T与F互相独立,且E(ε) =0,ε的协方差矩阵Σ是对角阵,即:cov(ε) =Σ,表明各分量之间也是互相独立的。   设p维可观测的随机向量X = (X1,...,Xp)(假定Xi为标准化变量,即E(Xi)=0,Var(Xi) = 1,i = 1,2,...,p)表示为      或X = AF + ε   上式称为因子模型,其中F1、F2、...、Fm称为公共因子,简称因子,是不可观测的变量;待估的系数阵A称为因子载荷阵,aij(i = 1,2,...,p;j = 1,2,...,m)称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简称为因子载荷); ε称为特殊因子,是不能被前m个公共因子包含的部分。并且满足:cov(F,ε) = 0,即F,ε不相关;D(F) = Im,即F1、F2、...、Fm互不相关,方差为1;D(ε) = diag(σ12,σ22,...,σp2),即ε1、ε2、...、εp互不相关,方差不一定相等,εi~N(0,σi2)。因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模型X = AF + ε以F代替X,由于m < p,从而达到降维的愿望。   在因子分析中,负载矩阵(aij)的求解是核心计算步骤。初始因子负载矩阵的求解,实际上就是因子模型的求解:   X=AF   X=(X1,X2,…,Xp),F=(F1,F2,…,Fm)   在实际计算中,往往对初始的因子负载矩阵实施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以便公共因子具有更鲜明的实际意义。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值,即总因子得分的估计值等式:      其中:ωi是第i个公共因子Fi的归一化权重。   这样,利用总因子得分估计之F就可以对每个评价对象进行排序比较。      三、 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1. 变量选择   初始变量(指标体系中的指标)的选择,在保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应该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出发,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