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才思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统人才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才观的影响 HYPERLINK "/i/sys/jump?u=ef7f5a54b1a6b1a61f01&st_mod=pb&fr=tb0_forum&st_type=uname"ZT宝宝 HYPERLINK "/i/0/fans?st_mod=pb&fr=tb0_forum&st_type=fans"0 HYPERLINK \l "" 1楼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人才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话题。人才的标准是什么?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出发,尝试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进而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才观形成的影响。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些启示,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人才观、影响 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总是从既定的历史传统、文化氛围、民族心理和生活环境出发,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成长和发展。尽管人们总是想摆脱旧的传统、抹去旧的烙印,创造新的生活和形成新的品德,但是,又总是无法完全克服传统对人们的影响。因此,研究传统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对待传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才观,就是希望能从中获得些启示,继承其精华,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一、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在学术界,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有二:第一,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同义。第二,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与中国当代文化相衔接又相区别的以往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文化。 笔者认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从源与流的结合上进行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而且,这些主体形式的文化都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性格,深深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积淀为一种文化遗传基因,并以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影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这里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只能是一些基本的特点,只能是个人的一点初步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就其最主要的部分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1.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是重伦理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思想的确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的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教育思想中,伦理思想贯穿其始终,而且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扬善抑恶、褒善贬恶、追求崇高的思想品质、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涵养美好的精神情操,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主导思想,是大多数思想家们所一贯追求的。在人和人的相处中,一个人既要有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创造精神,又要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爱人如己的博大胸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著名著作《易经》上的这两句话,鲜明而又生动地表明了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立身精神和理想境界。一个人,要对人忠实诚信,兢兢业业,夕惕若厉,敬业乐群,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努力担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同时,要以极其宽厚仁慈的爱心,来对待自己的同类,以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天地之大德曰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崇敬的高尚境界呀!当然,在现实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现实的,还是如何能够自强不息和如何对待自己的同类,即怎样对待他人的问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应当是“与天地合其德”,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境界,才算是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 正是从崇尚伦理道德出发,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即在政治上,要求实行“王道”和“仁政”,要以德治国;而在个人的修养上,要求加强修养,完善人格,以“圣人”为最高的理想境界。“为学”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上的“完人”,成为一个“真人”和“至人”。中国传统文化把“治国”与“修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治国”,就必须“修身”,只有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国家治好。为了使全国的人民都有道德,国君首先就应当有道德,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就是这个道理。 2006-8-20 20:06 HYPERLINK \l "sub"回复 HYPERLINK "/i/sys/jump?u=ef7f5a54b1a6b1a61f01&st_mod=pb&fr=tb0_forum&st

文档评论(0)

1hone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