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①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保护好现有森林,积极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严禁开垦大于25°的坡地,已开垦的陡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25°以下的坡地改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地和人工草地。开展小流域和山区综合治理,调整农业结构;改良土壤、推广免耕法等农业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②结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对长江河道及平原湖区进行综合治理。对年久失修、功能不高的水库、堤坝进行加固,提高防洪标准。抓好清淤疏浚、恢复河道防洪能力。严禁围垦湖泊、侵占江河、滩地、封堵江河湖泊水道、乱采江河砂石的行为。 ③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做好环境整治工作,对现有污染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限期治理,按期达标。对新建项目要做到生产与“三废”防治同时规划,同步建设。对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南昌等工业聚集程度高的地区,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 作为一个当代青少年,你应该为环境建设做些什么? 针对环境的某一方面,写一篇自己的环保小论文(300字左右) 90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白鳍豚 白鳍豚(bái qí tún),在长江里大约生活了2500万年的白暨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遗生物。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是世界上现有5种淡水豚(拉河豚、亚河豚、恒河豚、印河豚、白暨豚)中存活头数最少的一种。由于数量奇少,白暨豚不仅被列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原属淡水豚科,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中国科学家周开亚教授的建议,单独设立了白暨豚科。 鲸目白暨豚科白暨豚属的唯一种。 她比大熊猫更古老 20年前,人们说白鳍豚有300头,上世纪80 年代初期,长江中下游尚有400 多头白鳍豚,1986 年约为300 头,1990年不足200 头,1995 年不足100 头。1997年鄱阳湖和洞庭湖及其主要支流,共发现白鳍豚13 头。1999年,在采用同样方法只分别发现白鳍豚4 头。2000年,我们和六个国家科学家采用最先进的仪器,对长江流域进行了最严格细致的搜寻,在有些昏黄的江面上,20天过去了,我们没有搜到一只白鳍豚,连江豚也很少见! 于是,2007年,我们宣布白鳍豚已经灭绝,国外媒体说,这是第一个由人类行为导致灭绝的鲸类动物 最后一只白鳍豚“淇淇” 今天孩子们能见到的白鳍豚…… 闪光的“中华鲟”!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远在公元前1千多年的周代,就把中华鲟称为王鲔鱼。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亿3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被称为“水中熊猫”。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 500公斤 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所以人们给它冠以闪光的“中华”二字。 长江上葛洲坝和三峡大坝阻断了中华鲟繁殖洄流的通道,中华鲟在长江失去了产卵繁殖的场所;现代工业的排泄物对海洋、江河水体的污染,对长江的生态造成了阶段性影响…… 中华鲟野生个体的总量逐年减少,2005年后每年只能捕到20尾左右了。现在在长江里,很难再寻找到长江白鲟了 中华鲟,会不会成为第二个白鳍豚? 黄河对长江的呼唤 思 考 目前,长江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样的水你敢饮用吗? 严重的水土流失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包括“四大片”: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及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8.9万km2,年均土壤侵蚀量为8.8亿t。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涝灾害频发区。1949年以来,虽然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但洪涝灾害仍然不断发生。1998年长江洪水,受灾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经济损失严重,湖泊淤塞、围垦,造成调洪能力降低,河道防洪能力减弱,加上防洪工程标准低,年久失修,险工隐患多。因此,加强水利建设,从根本上防治洪灾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们为了眼前利益,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水库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河道淤塞,导致通航能力下降;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加剧了洪水灾害。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1998年特大洪水,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