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渠—张謇与南通近代校歌
问渠——只为您每天多读一点
我们将不定期推送问渠系列阅读材料
已经推送的部分篇目
█家国情怀与民本意识
█那些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历史名人
█曹髦:一个皇帝的高贵选择
█陆游:“放不下”的放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陶渊明:内心的宁静,就是最好的修行
█柳永:后主情怀,宝玉心肠。
█左宗棠:有远见的人,都愿意走笨路
█刘文典:比鲁迅骨头更硬的民国大师
█司徒雷登:用一生践行“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毛泽东:撰写抗日“出师表”
█余华:总要彻底绝望一次,才能重新再活一次
█束星北:中国的“爱因斯坦”和他的悲惨一生
█蒋勋:如果人生是一条路
█《诗经》:文明进步的精神结晶
█宋朝美学之极简之美
█当代《红楼梦》——文学巨作《京华烟云》
█孤独的人,才能与灵魂相遇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人生三层楼丨物质、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
█故乡,一个离开了才能拥有的地方
█《素书》:在汉朝被称为“天书”的奇作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
喜欢阅读,欢迎加入公益八群QQ778700648
(各群同步,已经在我其他群的群友不要重复加)
张謇[jiǎn]与南通近代校歌
晚清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列强环伺,朝廷腐败,风雨飘摇,舆论哗然,社会处于转型期,呈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派虽然政治主张不一,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成有识之士共识。张謇作为站在历史潮头的人物,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叠相为用的思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正如《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歌》所唱的那样:“私资创造,实业襄持,教育斯能宏。”张謇办工厂,兴学校,对推动南通乃至江苏现代教育功不可没。
张謇兴办学校门类齐全,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特殊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体系完整且数量众多,兴办和资助开办、鼓励开办各类学校达三百七十多所。他有完整、先进的教育思想体系。值得注意的是,他对校歌的认识和重视,超越同时代众多教育家。他亲自撰写校歌,请音乐家谱曲,在校园传唱,对启发学生现代意识、砥砺学生为国勤奋学习、振奋学生精神面貌、丰富校园文化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南通大学詹皖教授,积十年之功收集到张謇作词的校歌十首,并进而将南通地区二十世纪前半叶校歌尽力网罗,总计得六十九首,汇编成《民智兮国牢——南通近代校歌歌曲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不少淹没一个世纪的校歌拂去历史尘埃,恢复青春面目,对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当前校歌创作,有很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对音乐教育非常重视,古老的典籍十三经中,《礼记》专列《乐记》一章。《周礼·保氏》所列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乐”位列第二。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科举制等影响,音乐教育渐渐淡出不彰。1902年张謇亲手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师范学校——民立通州师范学校,聘王国维、陈师曾等学界泰斗为教师。1903年他东游日本七十天,考察日本各类学校三十余所,看到日本学生高唱校歌、朝气蓬勃的景象,深受感染,在日记中写到“美哉,美哉”。次年,他撰写了《通州师范学校校歌》,1905年先后请单林、沈先工谱曲,由专人教唱。如果说1897年,由沈先工参与谱曲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师范学院院歌《警醒歌》是我国第一首校歌的话,《通州师范学校校歌》则是南通近代校歌之始,也是我国第一代校园歌曲中的佼佼者。由于梁启超、张謇等登高一呼,沈先工、曾志忞、李叔同等音乐家身体力行,校歌的创作和传唱在当时形成一股潮流。
《通州师范学校校歌》以“狼之山,青迢迢,江淮之水朝宗遥”开篇,葱茏耸翠的狼山雄峙大江之滨,充满生机,犹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青春少年葱俊的形象。长江汇聚众流,汹涌澎湃,以锐不可挡之势呼啸奔向大海。校歌引领青年学子立足大江之滨,放眼世界。
该校歌突出的主题是“民智兮国牢”,在短短的歌曲中重复三次。“民智兮国牢”是张謇基本教育思想。“教育普及而后民知爱国”。“知识何自而长,则普及教育工作是已”。我国由于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是统治者的家天下,人民的国家意识普遍淡漠。1901年,日、俄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境内为争夺殖民利益,爆发日俄战争。张謇对国人普遍的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痛心疾首。他说:“日俄之战,无论孰胜孰负,祸终萃于我国……而知此痛者,以全国人比较分数,不过千万中之一、二。处堂燕雀,姑以为安。岂非民智不开,公理不明之故?”他痛定思痛,说:“开民智,明公理,舍教育何为。”只有普及教育,开启民智,提高全民族基本素质,确立全体国民国家意识和爱国思想,国家才能强大,牢不可破,立于不败之地。
开启民智的思想贯穿于他的校歌创作之中。他其后创作的《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歌》:“女子有学兮欣欣棣通,女子有学兮邦家之隆。”《垦牧乡小学校歌》:“新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